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5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押宝“主题” 百货救赎?

本刊实习记者 邹小丽

  日前,北京新世界女子百货正式营业,定义为女性主题时尚馆。在“主题”突然成为百货业的潮流之后,各种名目的主题百货如女性、儿童、妇婴、运动、婚庆等随即出现。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以主题经营的百货商场大都命运多舛。

  但是,尽管主题百货近些年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却仍然备受各商家追捧,那么,主题百货到底是另辟蹊径亦或者只是噱头?这种错位经营是否会成为百货经营的又一出路?

  

  屡败屡战

  随着百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价格战、返券促销等营销方式已无法提升经济效益,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以细分市场错位经营的各种主题百货就应运而生。

  近日开业的新世界女子百货,经营面积4万平米,以时尚品牌作为主打,满足包括白领、家庭主妇在内的各种消费阶层的购物需求,是一家完全定位于女性消费的百货店。

  对于主题百货的模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表示,主题百货相对于综合百货而言是一个概念,与其他百货业态的根本区别就是它只针对特定的消费人群和消费市场,与传统综合百货形成错位经营。

  其实,主题百货在中国并不是新名词。早在2001年,王府女子百货就打出“创造女性消费梦工厂”的旗号亮相北京金街,但在2007年随着王府井大街改造而关门谢客。

  2003年以婚礼为主题的上海香榭俪舍时尚主题百货,因为招商不成,即使自己引进新品牌也未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婚庆百货仅经营半年便夭折。

  2004年,由台湾景盈集团斥资1.4个亿打造的成都首家主题百货店——华励百货,落户成都不到10个月,便因经营情况不乐观宣告停业清算正式谢幕。

  此外,被业界公认为很有来头的台湾美优美主题女性商场于2008年10月在厦门开业,但同样好景不长,2010年1月已黯然关张。

  “虽然这些只是个案,但因为招商不成,商品种类不够齐全,经营商品的高度雷同,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与综合类百货相比自然不占优势。”中国商业联合会秘书长王耀分析认为。

  

  困惑不少

  随着综合类百货、购物中心的“疯狂”增长,名目繁多的所谓“百货业态”让消费者都应接不暇,去百货商场还是购物中心都要做选择题,而主题百货的出现被认为是解决了这一问题的好办法。

  专业程度高、消费群定位明确是主题百货的最大优势。零售业专家钟升认为,与综合类百货相比装修时尚、前卫的主题百货经营范围更加灵活、更加便捷,服务多元化也是主要特点之一,甚至连导购员都相对专业。

  新开业的新世界女子百货亦是如此,装修风格时尚、前卫,主题鲜明,甚至一线导购员都是清一色的男性,染发、耳钉都成为一种标志,女子书店也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

  钟升指出:“主题百货能否取得成功,首先定位准确与否是关键,但目前一些商场炒作主题概念,形似而神不似。其次就是规模效应及选址,规模化与专业化、成熟的商圈是主题百货的优势也是成功的关键,否则只会成为百货店的软肋。”

  另外,档次的定位是否明确也将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业内专家表示,高档主题百货生存空间大于中低档。正如败走厦门的标榜“女性主题百货”的台湾美优美,曾将自己定位为“放大版”的屈臣氏,但它的商品结构却没有屈臣氏那么鲜明,档次也相对较低,连当地专卖“小东西”的依莎都没法比,很难吸引当地的女性消费者。

  据王耀介绍,在英国的百货店Jhone Lewis,强调环保,并且管理人员非常专业,人性化的服务,能让消费者体验到家的温暖。王耀认为,与国外相比,国内的主题百货相形见绌,人才缺乏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方兴未艾

  这边新世界女子百货刚刚营业,据悉,银泰百货也宣布将于年底在杭州打造主题百货,去年拿下世贸新天地商业部分的广州友谊商店也公布最新动作,拟在世贸开男士百货店。

  尽管主题百货的发展遭遇尴尬,但是却并未影响众多百货商家的“主题”战略。

  对此,黄国雄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寻找发展空间,细分市场成为百货的又一出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主题经营是百货业市场细分化的产物,它大胆摒弃综合百货大而全的经营理念,进一步明晰商场的经营定位,以鲜明的特色主题与传统百货形成错位竞争,是百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黄国雄认为,各种购物中心、综合百货是消费者再熟悉不过的,然而以主题吸引消费者,不管是商业炒作亦或是噱头,对新的事物消费者总是倍感兴趣的。主题百货发展空间及前景是无可置疑的。

  不过,钟升提醒,尽管主题百货成为众商家经营的手段,然而目前的主题百货在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及行为较强的一线城市居多,对于消费观念及消费能力较弱,无法形成固定消费群的二、三线城市不可轻易借鉴效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