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企业在商品价格上处于劣势的时候,它所能做的就是寻找竞争对手的薄弱点和摸清所处商圈环境内具有潜在利润的品类。并通过对商品品类的价格线分布、商品的品牌规划、商品组织结构等达到调整自己商品战略的目的。
商品组合避免与竞争对手雷同
尽量避免与竞争对手经营同样的商品组合,尤其是不要在敏感商品上与竞争对手竞争,要寻求能够与竞争对手的商品组合形成互补的商品品类的机会。
既然你的门店在价格敏感的商品上无法获得竞争优势,如果还维持原价格进行销售,只会衬托出竞争门店的商品具有更多的价格优势。
那么,如果不经营某些敏感商品,应当如何满足自己的产品类别的构成呢?惟一的办法就是避开竞争对手经营的商品同品类,实行错位经营。例如很多生产制造厂商的商品具有多种包装规格,而很多专业店或者大型综合超市只是关注其中的畅销类型的商品,对于互补型的商品往往关注不够,商家完全可以通过销售其他的小包装或者礼盒包装的方式来与竞争对手的门店形成差异。
强化商品采购能力
对于商家来说,拥有独有的可获利商品是每一个商家的期望。如今商品的同质化日益严重,当一家商店拥有某个畅销商品的时候,可能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发现,并且将价格定得更低,之后两个门店就会陷入双方都难以盈利的价格战之中。
那么,对于很多中小型零售商应当如何强化自己的采购能力呢,人力有限、资金有限、场地有限,如何拿到精挑细选的商品对于零售门店来说并非易事。
目前,在很多地区,已经成立了一些采购联盟。国际的SPAR和IGA的自愿连锁组织也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这对于身处采购危机的中小零售商来说,可能是一个机会,他们将获得与国外大型零售商沃尔玛、家乐福相似的待遇和采购机会。这样,你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商品特价和特殊性的获利商品的机会。
不要陷入分析竞争的漩涡
有很多门店,当他们遇到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时,往往会手忙脚乱,天天去观察竞争对手,时时在分析他们的商品结构。其实,虽然可能同为一个业态,身处同一条街道甚至楼上楼下,门店所面对的顾客群体和商圈都会有所差异。任何一个门店都要根据自己的竞争环境调整商品结构,盲目复制对方的商品构成和商品策略,只会陷入邯郸学步的陷阱中。
例如在一条街道上同时存在两家便利商店,-个是杂货店,一个是7-11的便利店。如果分析他们的商圈,绝对不能按照死板的商圈理论来进行分析,因为杂货店的影响范围可能只有1公里甚至仅仅是身边的一个社区,而7-11所面对的可能是2至3公里的范围。
如果杂货店按照便利店的方式来调整商品结构,肯定会造成巨大的错误。同理,有些商家为了扩大自己的商圈范围,开通购物班车将周边一些交通不便的潜在商圈顾客接到自己的门店中,这种方式也会对于原本的商圈分析结果带来很大的影响。
零售商所面对的竞争环境可能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零售商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商品品类结构,确认自己的市场定位,虽然你可能永远都无法超越那些零售巨头,但是你可以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和了解,寻找适合自己的一片天地。 (王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