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4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清醒应对信贷“闸门”关闭

纪中慷 张少强 刘 伟

  自2010年3月以来,国家银监部门在控制金融机构贷款规模扩张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限制商业银行各个段的贷款具体增长额度,对2010年前期贷款投放量特别大的个别银行甚至下达了压缩贷款规模的要求。信贷“闸门”间歇性关闭,让很多地区的农信社措不及防。如何在“闸门”关闭的形式下,确保经营效益?这已成了一道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视同仁”的政策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金融机构一季度贷款增加2.6万亿元,其中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107亿元,也就是说,仅在1月和2月,全国金融机构就新增贷款2.1万亿左右。超时速的信贷投放,最终促使银监部门在3月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间歇性关闭信贷“闸门”。

  然而,对农信社而言,面对间歇性关闭的信贷“闸门”,其感受到的却是几分无奈。因为,首先,农信社主要以“三农”、“中小企业”为主要市场定位,这些客户的贷款额度需求较小,与大银行客户动辄上亿的大工程、大项目贷款需求完全不同,额度差异很大。举例来说,同样是一亿元的贷款,农信社需要放很多笔,而其他银行可能一笔就可以搞定。从这个角度上说,前期贷款规模扩张的速度农信社肯定比不上其他银行。二是贷款规模受指标限制。农信社自身作为法人,规模小,单笔贷款额度有限,没有资格去争取超比例的大额贷款业务。三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虽然一季度的贷款快速增长,但投向主要集中在基础工程建设和房地产上,而非中小企业。

  可见,在一季度的信贷投放上,农信社并没有“占到便宜” ,但后期却要和那些贷款已经放足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一道承受同样的调控措施,这显然要对其后三个季度的经营形成不利影响。

  难以回避的影响

  信贷“闸门”关闭政策首先会影响到农信社的经营效益。在存款持续增长的形势下,贷款增长受到限制,必然会造成信贷资金大量闲置、利息倒挂等问题。业务经营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要想夯实发展基础,扩大规模必须抓好存款工作,而资金投放不出去又会严重影响效益,包括各项收入指标、利润指标,甚至是正常的考核。由于农信社不良贷款占比较高,效益下滑必然会加大经营风险,对稳定经营非常不利。

  其次,会影响到农信社资产结构的优化。商业金融机构是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的,信贷“闸门”关闭,流动性“停滞”,容易形成一个“内陆湖”效应,导致一方面新客户进不来,贷款的结构得不到优化,质量得不到改善;另一方面,现有的贷款户也会因担心贷款归还后难以再得到贷款而人为拖延还贷时间,甚至不还贷款造成逾期,导致不良贷款占比上升。

  零售贷款的发放也会收到影响。间歇性信贷紧缩政策的施行,必然会造成贷款指标“紧张”的问题。由于大量优质抵押贷款项目被“推荐”到农信社,这类业务的贷款额度一般比较大,在满足其贷款需求的同时,将会占用零售贷款的指标,影响到零售贷款的发放。从长远来看,若客户从农信社得不到贷款,将会另寻资金通道,成为流失客户。

  农信社下一步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对发达地区的农信社而言,信贷紧缩政策意味着本区域内贷款营销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因为,银监部门在限制贷款指标时都下达到各家银行的总行,由其分解后再下发到相关的基层分行和支行。问题是,若各总行在分派指标时侧重于经济发达地区(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早投放早受益),适当压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贷款指标,那么,虽然整体贷款的规模得到了控制,信贷指标呈现“紧张”之势,但在某一个点上,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则很容易出现贷款指标非常“宽裕”的现象。对这些地区的农信社而言,自身贷款投放受到限制,而竞争对手的总体投放力度加大,很容易导致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下降。

  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信贷紧缩间歇性调控政策虽然是一种特定阶段的调控政策,但由于其直接关系到经营效益,需要农信社各级都引起高度的重视,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应充分发挥货币市场的作用,充分挖掘银行间的货币市场,积极参与各类信用拆借、质押式回购、债券等市场业务,依托市场将内部资金调剂和外部融资紧密结合,达到既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又增加收入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实现收益。

  应尽量压缩票据业务,为贷款发放“腾”出空间。相对正常贷款,票据业务的效应毕竟有限,在从紧的政策下,压缩票据业务,在不扩大贷款规模的前提下为正常贷款发放“腾”出空间是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要应对措施,可以根据经营需要决定是“放水”还是“蓄水”。

  视情况对贷款利率进行灵活管理。在贷款指标趋紧的情况下,可以对利率实行更灵活的管理,以增加经营效益。但要区别对待,着眼于长远利益,不能因利率调整造成客户流失。例如,对长期以来的优质黄金客户不做利率调整,加强服务工作,增进合作;对信用好的担保客户适当上调利率,但应以微调为主,建议客户积极办理抵押贷款业务;对新引进的贷款客户应按照担保方式上调一定的利率,担保贷款上浮程度应高于抵押贷款。

  应大力开展中间业务,扩大经营效益。农信社受体制的影响,在中间业务产品创新方面比较滞后,应适当与其他银行加强合作,广泛引进其他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拓展中间业务,增加收益渠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