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体制外的一种社会组织,合作社不仅具有保护弱势群体的经济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还承载着社会教育功能。
启智功能:提高社员的综合素质,增强谋生能力
国际合作社联盟在《关于合作社特征的声明》中规定了合作社的七条原则,其中第五条“教育、培训和信息”就明确指出,“合作社为社员、社员代表、经理和雇员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以便他们更有效地为合作社的发展作出贡献。”
合作社是社会弱势群体的集合,这些群体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地位较低,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差,谋生能力弱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往往处于下层。这些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往往跟他们受教育程度低密切相关,合作社最初的宗旨之一也是要提高他们教育水平的。1884年由罗和德勒建立起来的消费者合作社的一条主要原则就是加强教育。这些教育活动最初是在当地消费者合作社内部进行,它并没有什么系统的方案可依。比如,在1880年前后,每120个英国消费者合作社中就有1个阅览室和100个左右的合作社图书馆。在众多的合作社类型中,还有一种合作社:教育培训合作社。在教育培训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大家为降低成本联合在一起组建合作社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合作社是一种组织方式,是一个以经济目标为基本目标的自助组织,是以劳动者的联合为基础的生产要素的联合,由社员所形成的经济主体。所以每一个成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合作社非常重要。只有提高了每个成员的劳动生产率,整个合作社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作为合作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社平时十分重视和强调对自己成员的开展教育活动,进行合作社知识方面的教育,提高行为的组织化程度,而且还围绕其经营的主要产业开展各种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由于这种教育的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与社员的切身利益和生产经营活动联系紧密,所以他们学习的压力和动力自然就非常大,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好。通过合作社平时的这些教育活动,社员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谋生能力得到了增强。
教化功能:培养民众的合作意识,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
合作社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力量有限,弱势的个体在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利益,有共同需求的个体只有联合起来,通过个体之间及组织之间的各种合作,凝聚合力,才能对抗各个强势社会利益集团,达到保护自己利益的目的。合作社是一种集体方式的自我帮助,是个体在组织中的自己帮助自己。由于合作社是由某些有共同需求的人形成的团体,以集体的方式自我帮助,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合作社是以社员自愿联合为基础、以为社员服务为目的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这就要求合作社行为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自我利益,每个社员都有责任保证所有社员尽可能得到公正的待遇,社员之中始终要树立共同利益的观点。所以,合作社倡导团结互助、诚实、公开、社会责任和关心他人的集体主义的道德准则。
合作社强调以人为本,组织合作社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成员满足其经济和社会的需求,合作社的本质是劳动者合作的制度。作为典型的人合组织——合作社社员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更是合作者,要求所有社员首先要具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的习惯,掌握合作的技能。合作是合作社的核心,是合作社赖以生存的基础;合作意识是合作社社员的灵魂,是合作社兴旺发达的保障。合作意识的形成是指人们将对合作社原则、价值观、运转规则的认识和理解,内化为能时刻提醒自己遵守并支配日常行为的思维定式。合作意识的形成包括人们对合作社原则的熟练掌握、对合作社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深刻理解、对合作社运转规则的自觉遵守等等。
由于合作社的原则贯穿于合作社的每一项活动的始终,合作的价值观渗透于合作社的每一项工作之中,所以民众每参加一项合作社活动,每完成一项合作社工作都会受到一次合作意识的教育和熏陶。久而久之,民众在参加合作社的各种活动和工作的过程中,经过较长时间有关合作社原则、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渗透,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合作意识。意识形成后往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长的持续性,无形中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起着支配作用。民众强烈的合作意识将会指导他们尽可能地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组织各种类型的合作社,进而增强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展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传承功能:传播合作社文化,光大合作社精神
文化是软实力的体现,是现代社会活动中非常关键的要素。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包括劳动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工作制度、生活规范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合作社是人们思考和探求理想社会模式的结果,是人类社会一系列先进的文化观念发展进步的产物,文化是合作社的母体。合作社之所以在产生以来的160多年时间里长盛不衰,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因素就在于蕴涵其中的合作社理念和价值观,并由此所形成的独特的合作社文化。合作社文化指的是合作社组织的核心理念以及由此体现出的意识、伦理、精神等元素的总和。合作社文化的核心是合作社的理念和价值观,具体体现在合作社精神上。合作社精神是社员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群体意识,集中体现社员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是一个合作社所具有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合作社精神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民本精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精神;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合作、患难与共的协作精神;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
合作社的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教育活动,一种文化的传承活动。在合作社的活动中处处渗透着合作社的价值观,洋溢着合作社文化的光辉。通过各项活动,不仅合作社的良好形象得以树立,合作社的凝聚力和活力得以增强,合作社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合作社的精神也得到了发扬广大。
(作者单位:河南省财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