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3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点“木”成金 山场变“银行”

徐 飞

  为进一步深化林权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破解林农造林中资金不足的难题,近日,安徽省宁国市联社、宁国市林业局在宁国市竹峰办事处联合举行了宁国市林权抵押小额贷款试点授信仪式。

  在授信仪式上,竹峰办事处的35户林农均获得了2-5万元不等的授信额度。

  据了解,这是宁国市联社继2006年推出林权抵押贷款后,将林权制度改革往纵深推进的一大举措,它有力地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使林权抵押贷款这一原本属于林业大户、林业企业“专利”的信贷产品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往,林农虽然手持林权证,但由于林权流转不规范以及生产、信息机制不畅通,制约了森林资源培育和林竹产业的发展,林农收益权难以成为现实收益。“2006年林改后,虽然拿到了《林权证》,我的的确确想像《房产证》一样到银行去抵押贷款,但可惜一直都没有这方面的政策。”家住瓦窑村红旗组的杨春元对记者说到,“这次授信,不仅给我们免了评估费,林业部门还贴息,确确实实为我们群众减负,我高兴得几晚上都没睡好觉。”

  为了使林农安心,宁国市联社将此次授信的期限延长至5年,林农可在授信期限内,根据自身需求“随用随贷”,解除了林农的后顾之忧;为减轻林农的还贷压力,该联社还出台了低息贷款的优惠政策,林农凭《林权证》申请林权抵押小额贷款,经市林业局评估通过、并办理抵押手续后,即可向该联社申请2-5万元不等的贷款。林农小额林权抵押贷款可享受宁国市联社最低贷款利率的优惠政策。

  “我回去就起早摸黑砍山、打宕,把我承包的35亩山场全部栽种毛竹,我有信心把山场造好,管好,到时欢迎你们来参观。”

  临别之际,杨春元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在竹峰,像杨春元这样的林农有2600余户,涉及林地面积10万亩。自2006年林改以来,宁国市农村信用联社累计发放贷款近8000万元,为林农、林业企业筹措到了急需的生产资金,送去了及时雨,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使山场真正变成了“绿色银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