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3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销合作社系统科研院所大有可为
——访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桂明英
□ 本报记者 王琥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桂明英

  我们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上与为农服务紧密结合,与“新网工程”密切联系,为进一步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拓了宽广的空间。

  “五代会”理事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到2014年,力争培育1至3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科技企业集团,组建3至5家总社和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实现院所总收入翻两番。”对于科研院所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五代会”代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桂明英感到压力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动力。

  桂明英告诉记者,结合工作报告,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在研究所现有基础上,要努力建设“一中心一集团公司”。“一中心”即国家食用菌工程中心,主要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工程技术问题;“一集团公司”即食用菌集团公司,主要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和为“三农”服务。通过努力发展,将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建设成能支撑引领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在国内外成为有影响力、竞争力、技术水平先进的科研院所。

  要实现以上目标,桂明英说,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就要加快改革步伐、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她介绍,通过多年的发展,作为食用菌行业的部级科研院所,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在食用菌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野生食用菌保鲜加工和标准化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地位。野生食用菌加工技术体系等方面成熟的技术成果,为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野生食用菌加工技术体系集成配套了原料前处理、加工、包装、贮藏等多项技术,解决了多项加工关键技术问题,显著地提高了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利用研究所在昆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金鼎科技园的食用菌加工示范工厂,开展了食用菌菌种和保鲜、速冻、熟制品技术成果的转化和生产示范。同时还建成了食用菌保护和栽培基地,在滇西北的丽江、香格里拉、楚雄等地,建立了松茸保护基地、羊肚菌扩繁基地;在昆明市松花坝水库水源林地区,建立了人工食用菌栽培基地,推广了优质高产食用菌栽培技术。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扎根‘三农’事业,紧紧围绕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的关键技术及食用菌生产技术现代化,积极努力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科研院所的特色和优势。作为应用型的科研院所,我们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上与为农服务紧密结合,与‘新网工程’密切联系,为进一步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拓了宽广的空间。”桂明英对科研院所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