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经营者的精力要转移,自身经营的比重提高到50%、60%、70%、80%,那才是真本事。”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日前表示,目前国内零售企业的利润构成中,自身经营只占10%左右,大部分靠“联营扣点”和出租柜台获取。零售企业不是利用商场来扩展自己经营商品的市场占有率,而只是提供场地服务,作为商业房地产的业主去经营。这样的企业永远做不大、做不强。
“外资超市进入二三级市场,竞争是必须面对的,关键是这个竞争是公平的就好,同时在有益政策和土地政策上,我们只要求公平。”
——外资超市在2009年大量进入中国二三线城市,也引起内资企业的担忧,为此,湖南步步高董事长王填表示,这些外资超市进入中国的二三级市场,竞争加剧是毫无疑问。但只要是正常的市场行为都欢迎,而且必须面对,关键是这个竞争是否公平,就是说大家之间是相互公平的竞争,而不是恶性的竞争。
“打胜仗的前提是‘自主决定’,但现在的问题是——零售企业正在日益丧失‘零售定价权’。”
——上海商学院授周勇认为,超市在以通道费为导向的经营模式下,由于自主经营能力日益弱化,“零售定价权”正在日益丧失,只有转变赢利模式,提高自营能力,才能重新获得“零售定价权”。
“零售企业应该把自己的目光从挤压供应商的这种初级经营策略转移开,转向与供应商之间的深层合作。”
——零售业知名咨询师胡春才在分析零供关系的问题上认为,零售商应该从消费者需求调研、产品的设计、原材料采购、质量管理、生产控制、物流配送、分销促销联动等方面与供应商形成默契配合,把自己的价值创造从仅仅只是搬砖头式的物流配送、门店销售这两个环节,提升到从消费者需求调研到最终销售售后服务等整个价值链的创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