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3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要保安全 先有质量

张蕾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前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上公布了《2009年第4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公告》,这是2009年度产品质量检查的第四次公告。2009年,国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行的四次大规模产品质量抽查,范围涉及各个行业和省市,一批不合格的产品被曝光,其中也包括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防护产品,一批不合格的安全网、安全帽、安全阀和便携式载体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产品就出现在了质量黑名单中。

  问题多且集中

  这几次的抽查都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的,在抽查中问题多样,但主要问题多集中在某些方面。

  以安全帽抽查为例,依据GB2811-2007《安全帽》、GB/T2812-2006《安全帽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对安全帽产品的垂直间距、高温冲击吸收性能、低温冲击吸收性能、浸水冲击吸收性能、高温穿刺性能、低温穿刺性能、浸水穿刺性能等7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其中冲击吸收性能和耐穿刺性能不合格比较明显,抽查的120种产品中有20种产品冲击吸收性能不合格,8种产品耐穿刺性能不合格。同样地问题集中也体现在其它产品的抽查结果上。对安全阀产品的壳体强度、密封性、整定压力、排放压力、回座压力、机械特性、排量或排量系数、开启高度、阀门标志、外观质量等10个项目进行检验,主要问题体现在产品排放量、排放压力、回座压力等方面。对安全网的绳断裂强力、耐冲击性能、阻燃性、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梯形法撕裂强力、开眼环扣强力、耐贯穿性等7个项目进行检验,不合格方面体现在耐冲击性能和绳断裂强力上。对便携式载体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产品的外观及结构检查、基本功能检查、电源及充电检查、显示值稳定性测定、基本误差测定、工作时间测定、响应时间测定、报警功能试验、绝缘电阻检测(常态下)、绝缘介电强度试验(常态下)等1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问题主要表现为甲烷超限报警时,报警仪不能将显示值维持在超限状态。

  劣质产品祸端多

  说起不合格的劳动保护产品,血和泪的教训已经不少,全民打假的3·15刚刚过去,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热潮却不能退去。

  目前,有很多一无标准二无许可证的“地摊式”小企业在生产劳保用品。价格低、质量差就是他们生产的产品的共同特点。以建筑工地中常用的安全带为例,合格的安全带价格至少在30元左右,而在一些小店里,它的价格甚至在10元以下。同样的,合格的安全帽一般在20元至30元之间,最普通的安全帽也得在20元左右。但是,现在很多工地用的安全帽几块钱就可以买回来了。可就是这些不合格产品酿造了一出出悲剧。在广东就曾发生过民工在工作时被一根长约3米、直径约1.2厘米的钢筋扎破他的安全帽的悲剧,钢筋从他的脑袋顶部斜插而过,从右耳后穿出,现场极为惨烈。

  劳保用品与其它产品不同,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为安全服务的,如果因为质量问题反而成为事故的帮凶,这将是多么讽刺的事情。《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的研制应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研制的产品须经劳动部或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市场;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应具有必备的生产条件和相应的产品质量检验手段,并按照产品所依据的标准进行生产;生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应申办相应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         

  质量升级是出路

  要让产品真正服务于安全生产,就必须要从产品的质量入手。这次的检查中,安全帽有两成多不合格,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进三分之一不合格,安全网和安全阀检查情况相对乐观,安全网九成多合格,安全阀不合格的占了一成多。这样的结果让我们不得不担忧,提升产品质量刻不容缓。而要提升质量,除了生产企业和使用企业的采购部门要有责任心外,国家监督部门也要时时督促不放松。目前,对于行业黑幕之类,人们似乎陷入了普遍的审丑疲劳之中。体现在安全防护产品方面,很多企业只是为了应付国家的各种检查,而且即使买到不合格的产品自身也没办法,虽说可以维权,但实际上目前的维权之路程序复杂,很多人会望而却步。所以,作为国家质量监督部门,一定要多进行产品质量抽查,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做出相应的惩罚避免流入市场。

  在2009年的几次抽查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对不合格产品及时进行了公示,让消费者了解了不合格产品。不过检查不是一次就行了,对于检查出来的不合格产品,除了进行公示提醒消费者注意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流入市场的产品不要到消费者的手中,及时召回,并对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前期的监督,避免新一批的不合格产品再次出现。同时,要想规范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平,标准是最好的武器,质量要有严格的标准来衡量,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国国情完善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

  要保安全,先有质量,只有有了过硬的质量,这些产品才能真正成为工人们的护身符。带着安全帽仍被重物砸伤的悲剧才能不再上演。

(信息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