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大家都不好奇,可是“心灵感冒”听起来挺新鲜。“心灵感冒”表现为心理问题的所有症状,反映在情绪上:有焦虑、愤怒、抑郁等情绪困扰,可以是各种不合理的认知问题,如“贴标签”、“自我归因”等;反映在生理上,可出现诸如失眠、记忆力减退甚至神经性疼痛等。感冒是小疾,但“心灵感冒”却会转变成各类心理问题甚至是精神障碍,所以多加注意和预防是必要的。
要预防和消除“心灵感冒”,可进行进行几方面的尝试。
培养心理保健习惯,审视情绪体验,疏导不良情绪。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要善于顾及他人的需求,同时要善于正确妥善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健身、社交等,保持轻松快乐的情绪体验。
避免压力源的刺激,提升应对危机的技能。在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压力源的刺激下,人们内心时常会感到紧张、担忧、焦虑等,因此,要避免长时间受这类问题的干扰,同时提高化解问题的能力。
直面“心灵感冒”,甚至以与其共成长的想法接受它。要认识到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的,既不要不理睬,也不要过度紧张。坦然面对“心灵感冒”,是恢复心灵健康的最佳途径。如出现严重问题,应及时求助专业心理机构。
不过,“心灵感冒”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许多人或多或少都曾有过,所以也不必过于紧张,要学会调适情绪,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睡眠和规律饮食,不妨多散步排解寂寞,听听音乐陶冶情操,多运动增强体质。在生活中,要淡泊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保持良好心境。平时可以和家人朋友倾诉交流,释放压力,解开“心结”,使自己开心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