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知名的茶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与茶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这三十年里,他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但沉淀下来的却是对这份事业的执着、探索和热爱。
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如愿采访到了夏涛教授。
像播撒火种一样传播知识
“从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影响来看,茶产业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特色产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茶产业产值并不大,但它对带动山区茶农增收就业、促进国家出口、拉动消费意义重大。”夏涛认为,“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对茶产业很重视,投入很大的力量对茶产业进行振兴发展,这使得茶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急迫。茶产业的振兴发展,为大学茶教育和茶学科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夏涛说,“这几年,茶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经有近30所高校能进行茶学专业大学和高职招生,招生数量持续增加,招生范围不断扩大。”
学科教育的规模在逐渐扩大,茶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摆在了议事日程上。夏涛介绍,目前每到毕业时节,前来学校招聘的单位并不少,但是最终达成意向从事茶叶专业工作的学生并不多。茶企一般在县和县以下单位,茶叶加工厂甚至设在深山老林里,条件艰苦,很多学生怕苦怕累,宁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也不愿到山区施展自己的才华。
夏涛对学生到茶产业最需要的地方创业工作充满了期待,“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我们作为教育单位,一直在认真研究如何教育学生转变择业观念,鼓励他们到需要的地方去,像播撒火种一样传播知识,通过他们提高整个行业的知识水平和素质。”
理论学者看好“合作”致富
夏涛委员在长期从事制茶技术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在探索茶产业的深入发展之路。
“与其它农产品相比,茶产业更需要大力向加工领域拓展,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夏涛认为,“目前我国茶业的产业化水平很低,形成这种现状的因素很多,很多农民一口锅一个灶就能自己加工茶叶,晚上干活,白天集市上卖茶。长此以往,就造成整个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很低。”
如何真正将茶产业做大做强,改变现在整个行业小而散的局面,一直是夏涛思考并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必须要把分散的茶农、规模小的茶企业联合起来,通过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树立大的茶品牌。目前茶产业开展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差、企业规模小而分散、茶品牌多又杂,都困扰着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和决心,前期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可能要比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强,但是随着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和发展壮大,我相信一定能带动茶农致富,行业业逐步走上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