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39号)。
这份被称为“39号文件”的改革通知,在随后的20年里对化肥行业乃至整个农资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农资行业变革的20年里,从化肥生产企业到省级农资流通企业,再到基层经销商,都迎来各自不同的命运。
“39号文件”其核心精神就是打破原有化肥统购统销的计划模式,打破“一主两辅”,“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即打破以供销社为主渠道,以农业“三站”和化肥生产企业自销为辅助渠道的经营格局,形成以供销社农资系统、生产企业和农业“三站”三条渠道并行的农资流通新格局,实行市场配置资源。这次流通体制的改革,对于农资行业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温水中的人们来说,只有变革,没有退路。
当时,作为农资行业第一份专业媒体,《中华合作时报·农资专刊》第一时间刊发,并洛阳纸贵。
1998年7月,就在行业改革山雨欲来的当口,由《中华合作时报·农资专刊》召集的“化肥流通体制改革政策与发展研讨会” 在北京举行,会议现场气氛热烈。有人在会上呼吁:行业改革必须要走厂商联合的道路。
1999年6月,湖北省公安县农资公司因资不抵债,宣布破产,成为中国农资行业第一家破产的县市级农资公司。这一事件成为农资行业破产悲剧的序幕,随后一些地市级农资公司,甚至省级农资公司先后在改革的洪流中退出大众视野。行业改革在漫天烽火中进入不破不立的转折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