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已实现零増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了4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农膜回收率达到80%。到203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农业废弃物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全国粮食(谷物)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5亿吨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体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农产品供给更加优质安全,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品种上看,重点是调减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量,鼓励杂粮杂豆和马铃薯生产。从品质上看,重点是抓好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增加中高端供给能力,增加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做到以下七点。首先,要稳定口粮面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积极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第二,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选择资源条件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区域,加快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2.38亿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第三,适当调减水稻面积。东北地区重点压减寒地低产区粳稻面积,长江流域重点压减双季稻产区籼稻面积,力争水稻面积调减1000万亩以上。第四,继续调减“镰刀弯”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面积。第五,调减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的小麦面积,适当调减西北条锈病菌源区和江淮赤霉病易发区的小麦。第六,积极发展优质稻、强觞弱筋小麦、优质食用大豆、“双低”油菜、高品质棉花、高产高糖甘蔗等,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铜草。第七,在巩固主产区、发展粮棉油糖优势产区、稳步提升产能的同时,重点打造特色区,加快发展优质中药材、食用菌、茶叶、水果、杂粮杂豆等特色作物。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处长 辛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