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土壤修复任重道远

□ 郭兆熊

    先有生态环境部提出“土十条”,各省市开始准备“净土行动”,后来又有农资企业家提出“亲土种植日”,还有肥料企业喊出的中药肥以及采用中医理论研制的肥料等等。社会对土壤的关注空前热情,各种千人土壤修复论坛,实质上不过是企业订货会。大概划分一下的话,目前国内活跃的土壤修复群体有两类,一类是环保企业为主的土壤修复,他们赚的是项目的钱,有国家的项目,有企业自己的治理项目;另一类是农资企业,他们挣得是农民的钱,打着土壤修复的旗号卖着农业投入品,只为稳定增长自己销售量、利润。

    前者环保类企业的工作,多数有相应的标准可以参照,从土壤污染调查、评价、到治理方案的选择、论证、实施等都有一系列标准,有相关的企业资质。而后一类土壤修复,目前看还没有明确的标准,也是各说各的好,别说社会认可,行业内能不能被认可。希望啥时候这两伙人能够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养育我们的土壤修复好,给社会提供安全、营养的食物来源。

    大家经常会说,某农产品质量好,属于原生态种植,岂不知原生态并不意味着安全呀?比如在一些重金属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本底值就很高,种植出来的农产品重金属超标似乎是必然的事情。

    最早社会公众开始关注土壤是几年前湖南的镉大米,在南方有色金属矿藏丰富,降雨量大,土壤本来就呈酸性,被活化的重金属进入到作物籽粒,没有啥稀奇的,当时竟然有些专家说是磷肥施用引起的,真不知道他的数据来源于哪?之后国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高度重视,也划拨资金用于治理,可很多地区却怕一旦他们接受了治理资金,会让外界以为当地的农产品是不安全的而拒绝。

    如今土壤修复已经成为一个大行业,在环保治理里举足轻重。可是农资行业的土壤修复还是太过单薄,行业内虽然给肥料进行了分级,但是所有肥料都按标准检测过吗?或者说农业投入品进入到农田之后,是如何破坏土壤的,是新增加了濡染因子,就还是激活了土壤中的污染成分,或者是酸碱度的变化,影响了土壤生态的稳定性呢?

    土壤修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深入地研究,形成标准,那时候我们的土壤可能才可以重新焕发生机。农业种植的土壤修复还是踏踏实实做好研究吧,否则那真是害人害己,有了一个破坏土壤的因,你一定会得到一个不愿意得到的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