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河南、安徽:化肥价不稳 冬储意愿低

□《中国农资》记者 童 玲 炼 晨

    调查

    地区:河南省南阳市

    对象:新野海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韩海霞

    市场分析:

    今年当地小麦播种受天气干旱影响,较往年推迟了半个月左右,目前小麦播种已经接近尾声。受此影响,今年当地肥料基层市场启动也较往年有所推迟。再加上粮价低迷,今年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用肥量较往年减少了2成左右,而且倾向于购买价格低廉的肥料。在这种形势下,今年的化肥市场秩序混乱,更多的低价劣质肥趁机抢占了部分市场。

    后市预测:

    当地冬储还未开始,一是因为当地小麦播种季节推迟;二是因为按照惯例,当地冬储开展比较晚;三是因为当前的市场已经饱和,基层市场低迷;四是当前赊销严重,目前回款份额不大,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冬储。韩海霞表示,因为当地花生用肥要等到明年3月份,而且小麦追肥的量也不大,所以经销商现在不着急冬储。即使价格稳定下来,甚至有所下滑,仍旧不计划冬储。

    调查

    地区:河南省洛阳市

    对象:福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李晓阳

    市场分析:

    随着当地小麦播种的结束,当地化肥市场基本进入淡季。李晓阳表示,当地小麦播种季节恰逢天气状况良好,所以当地小麦播种不仅没有推迟,反而较往年有所提前。当前尿素价格仍旧处于高位,加上当地目前基本没有尿素用肥需求,现阶段当地尿素市场基本停滞,再加上尿素价格波动频繁,储备尿素的风险太大,所以当前经销商基本不计划储备尿素。

    后市预测:

    当地农民购肥积极性很低,主要因为农民种粮不挣钱,施肥量较往年减少了25%左右,再加上当地假冒伪劣肥料扰乱市场,正规经销商的日子十分难过。复合肥方面,当前出厂报价较秋季备肥期上涨了100元/吨左右。对于冬储,李晓阳表示,今年冬储的意义不大,一是因为后期价格涨跌不好预测,二是因为明年开春小麦追肥用量不大,所以今年不计划冬储。

    调查

    地区:安徽省阜阳市

    对象:肥缘农业生产资料公司 朱天虎

    市场分析:

    当地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预计10月底,小麦播种将结束。当地自进入9月之后,肥料市场陷入迟滞状态,部分地区复合肥销量较同年出现明显下滑。朱天虎表示,经销商代理的产品中,不同品牌的硫基复合肥价格差可达到600元/吨,目前市场对于肥料价格未来将持续上涨存在共识,购肥普遍不积极,以观望为主,待价格下降将少量囤货。

    后市预测:

    朱天虎表示,当地受到尿素、磷铵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复合肥企业急于在冬储期间消化库存。但目前市场启动相对缓慢,朱天虎告诉记者,当地经销商前三个季度销量普遍低于预期,产品出现一定积压。在经营压力下,经销商不敢涨价太多,销量增长并不明显,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肥价将保持平稳,或小幅度上涨,涨幅在50-100元/吨。

    调查

    地区:安徽省来安县 

    对象:永阳农资有限公司 张顺丰

    市场分析:

    当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10月初开始播种冬小麦,用肥以普通复合肥为主。张顺丰告诉记者,9月底开始复合肥价格上涨,且涨幅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0-300元/吨,但是当地市场难以接受。虽处于冬储阶段,但经销商几乎没有拿货,多以询价为主,当前主要消化前期淡储肥料。此外,因目前尿素没有农业需求,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后市预测:

    目前尿素市场处于淡季,经销商多将尿素与复合肥搭配出售。因农作物卖不上价,而化肥价格反而上涨了200-350元/吨,导致农民购肥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在购肥时,更加青睐低价肥或小品牌化肥。对于冬储,张顺丰表示,因化肥价格不稳定,当地农户大多不再进行冬储备肥,而是随用随买。 受此影响,经销商冬储也十分谨慎。

    记者点评

    本周,记者对河南、安徽地区的尿素、复合肥市场进行了调查采访。

    河南地区部分经销商反映,十一过后尿素价格大幅上涨,涨幅在150元/吨左右,但下游接受度有限,加上近日当地农需基本结束,价格再涨也没有多大意义,故而当前尿素出厂报价已经回落至2020-2050元/吨。复合肥方面,十一过后厂家虽然也有涨价的呼声,但是经过小幅探涨之后,基层接受有限,所以目前价格暂时稳定。

    安徽地区复合肥较受农民欢迎,加上冬小麦播种影响,复合肥市场供应良好,价格相对比较乐观。同时,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复合肥价格有上涨趋势。有经销商反映,当地农民对于新型肥料抱有一定兴趣,如果经销商能在销售旺季做好推广示范和知识普及,销量有望进一步提高,经营方面的压力也将有所缓解。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政府控制化肥用量,提倡有机肥替代化肥,如今安徽省化肥使用总量已连续3年下降,控制化肥用量也同时成为厂家化肥销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10月中下旬,新一轮备肥开始,伴随着农业需求的增加,化肥销量和价格上涨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安徽地区部分经销商表示,如果化肥价格一直趋高不降,有价无市、旺季不旺的现状对化肥市场的健康发展未必是一件好事。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