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介绍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活动安排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9月23日,农历秋分,我国将迎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屈冬玉介绍,“中国农民丰收节”此次设计了“1+6+N”总体活动安排。1是在北京设一个主会场,6是在有关省份设立6个分会场,N是策划了100多个系列活动。其中,主会场活动和分会场活动于丰收节当天举办,若干系列活动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陆续开展。综合考虑传承农耕文明及地域文化传统等因素,这6个分会场分别是: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这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陕西省杨凌,这是我国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安徽省滁州市,这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黑龙江省绥化市,这是黑土地、大粮仓的代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这是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标志性工程所在地;广东省梅州市,这是我国热区农业和岭南农业的大本营。
“农耕文化最体现地域特色,‘1+6+N’只是提供一个基本范式来引导。”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表示,这是此次活动思路上的创新、工作方式上的创新,希望把每个地方的特色挖掘出来,推向全国,让别的地方的农民和政府可以借鉴,让消费者、城里人愿意去,实现全民受惠。通过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促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以及举办各种优秀的农耕文化活动,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为便于消费者在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到广大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体验农耕文化、品尝农村美食,农业农村部推出了“5×100”:一是100个品牌农产品,关注终端农产品和品牌;二是100个特色村寨,让大家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去哪儿玩;三是100个乡村文化活动,充分展示我国各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把这些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推荐到全国;四是100种乡村美食,让大家找到家乡的味道;五是100个乡村旅游线路,提供休闲旅游参考。
据了解,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还引入了全民购物节的概念,同时也发挥传统的零售批发作用,为此策划了相关活动,特别是针对贫困地区,促进产销衔接。屈冬玉表示,传统的批发零售,再加上网购,线上线下互相支持,形成互补。“生产端和消费端要能够真正建立起可持续的信赖关系,就是忠诚度。要通过互联网,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建立细分市场的忠诚度和信赖关系。”
“乡村产业要把农产品变成商品,也可以通过环境消费把乡村景观从公共产品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只有这样,乡村产业才能形成。”屈冬玉说,庆祝活动要将重心放到县乡村,做到农民主体、政府引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通过节日提供的大平台,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帮助生产者和消费者互相发现价值,最终既要让农民满意,也要让市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