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1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走不将就的“精品农资”之路
——访青岛德地得农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刚
□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近日,青岛德地得农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召开以“不将就,共精彩,走进农业新时代”为主题的2017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合作厂家和经销商客户代表共计500余人相聚于此,共同见证并分享德地得“精品农资”战略实施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与收获,共同祝愿未来的合作共赢之路越走越宽。

    围绕德地得公司的成长经历、现实状况及发展规划,青岛德地得农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刚接受了《中国农资》记者的采访。

    《中国农资》记者: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徳地得“精品农资”战略涵盖的内容和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胡德刚:青岛德地得农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公司原名为城阳农资经营部,后更名为青岛市植保站技术咨询经营部;2004年3月,更名为青岛徳地得农化产品营销有限公司,开始了从零售商到公司化运作的转型阶段;2012年第一次提出“精品农资”战略口号;2016年8月,公司正式更名为青岛徳地得农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标志着徳地得从营销型公司向技术服务平台的正式转型。

    徳地得公司经过25年的成长与发展,走“精品农资”之路,精耕细作。公司以精准的行业定位和前瞻性的战略思维成为一家专注生态农业的综合技术服务公司。我们梦想田间地头的深度农业服务能为更多的种植户节省成本,让作物健康生长,为农民增产丰收保驾护航。我们梦想个性化的“德地得模式”能够引领、帮助与德地得同行的合作伙伴明确思路、创造价值、实现梦想。

    现在,徳地得“精品农资”的战略规划已经深入人心。在行业洗牌的今天,就因为坚定走“精品农资”之路,德地得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走得越来越扎实,虽然走得有些艰辛,甚至不被理解,但是德地得很坚定,目标明确了就一定走下去!

    《中国农资》记者:您如何评价过去的2017年农药行业变化给德地得带来的影响?如何应对竞争与挑战?

    胡德刚:2017年农药行业发生着改变,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实施、环保督查常态化、农产品价格偏低、原药企业价格上涨等等,作为下游端如何去应对便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2017年,每位农资人需要关注的新话题很多,“新环保法、涨价潮、缺货成为常态、二维码可追溯系统、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经营许可证、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无论是社会环境、农资环境,还是上游厂家环境、农业大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还在持续和扩大。从根本上来说,这对所有农资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一个涵盖卖农药+打药服务+耕种+收获+种苗+收购等集成化服务为一体的竞争,意味着没有集成服务以后单纯靠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而集成服务的竞争,从另一层面来看是流量入口的竞争,品牌农业和农事服务则是主要流量入口。因此,我认为,未来农资人若想要做得有尊严,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价值,早日转变成增值服务商。

    《中国农资》记者:徳地得2018年发展规划如何布局?

    胡德刚:企业管理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内部要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和战斗力;第二,企业外部要拓展创新思路,整合优势资源:第三,合作关系要以终为始,协助合作伙伴,拓展市场空间。

    基于这样的预判,德地得2018年战略营销将重点聚焦四个方向:一是技术营销,聚焦3+15个作物,推动业务项技术转型;二是服务营销,整合飞防资源,做农资与服务的融合;三是品牌农业,打造徳地得农产品品牌;四是互利共赢,打造互惠互利的产品品牌,优势共享。此外,徳地得致力于构建农产品品牌,2018年还将在青岛地区选3-5种作物,围绕增产提质提供作物营养解决方案的现代农业提供商。

    《中国农资》记者:如何解释“不将就,共精彩,走进农业新时代”的会议主题?其用意是什么?

    胡德刚:对于产品质量,德地得不将就;对于合作伙伴,德地得不将就;对于技术服务,德地得不将就;对于农业安全,德地得不将就;对于农资事业,德地得不将就。因为这个时代不将就,新时代的农业不将就,继续精耕细作,将服务进行到底,只有不将就,才会共精彩”

    我们是在一起做一件伟大的事,这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干事,现在的人比较浮躁,干好一件事就想再干其他的事,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农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是有责任的,也许微不足道,但这是真正农资人的情怀。我希望德地得将来会是一个百年企业,不为别的,只为能真正地更好地服务所有的农民,只要我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好产品,把技术服务做精做透,我相信,这不是一个梦。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