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提升服务实力 共建农业强国
第十八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在武汉召开
□ 《中国农资》 记者 徐 骞 汪 洋 徐晓磊

    初冬江城,乍寒还暖。11月10日在武汉新城国际博览中心,“第十八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在240余家参展企业以及全国各地经销商的共同见证下隆重开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会长杨建平,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周竹叶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的相关领导以及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华文、江西开门子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秋保等农资企业代表到场祝贺。开幕式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局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殿平主持。

    A 不忘初心 以服务凸显价值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本届产销会以“顺应需求侧变化  推动供给侧改革”为主题,力求通过产、销有机结合,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杨建平在致辞中鼓励农资行业不忘初心,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杨建平说:“十九大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农资行业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未来,农资行业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深挖潜力、积极谋划、有所作为,要加快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参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要求,积极参与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重视人才,着力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随着中国磷复肥工业的不断壮大,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和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主办的“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已成为我国化肥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大型专业展会。周竹叶表示:“长期以来,大会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会宗旨,不断创新会议形式,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内容,记录了磷复肥工业经历磨砺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磷复肥产销会愿与全国优秀农资企业一道,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为‘三农’事业贡献力量。”

    据悉,本届产销会期间,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和中国农资传媒联合出品《天下有磷》宣传片,旨在为化肥正名,回归化肥本质。宣传片梳理了60多年来,我国磷肥工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品种的单一化到逐步的多元化,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从净进口到净出口的光辉历史,并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化肥本质,尤其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化肥的使用对粮食的安全以及对作物品质的改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受到参会厂商代表一致好评。

    B 共赢盛会 会议规模再创新高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产销会”的展览规模再创新高,展位数量900多个,参观人次超过4万次,汇聚了国内外一流的肥料企业、最新的产品及最先进的装备,成为了行业展示形象的窗口,推动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一同出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特种肥料展览会”继续得到广大厂商的热烈欢迎,展位供不应求,满足了企业创新发展、推陈出新的展示需求,也更加突出了展览会的服务性和专业性。产销会期间,组委会第三次携手CCTV-7农业频道,联合举办“寻找中国种植牛人”大型公益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科学种植的优秀代表,促进科学种植技术和农业综合解决方案的传播推广。

    “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不仅是行业形象展示的盛会,也是信息交流、思想碰撞、把握方向的平台。同期召开的报告会聚焦需求侧(农业)变化对行业的要求,精选了三个板块、五个专场, 即“新产品 新技术 新农化 新业态”专题报告会、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专题报告会以及化肥和硫市场分析专题报告会,邀请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商务部、石化联合会等相关领导和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耕地质量检测保护中心、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重磅专家学者和国内外优秀企业齐聚一堂,探讨行业发展走向;研究全球能源、肥料发展走势;引导企业积极推进创新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C 绿色发展 功能性肥料独领风采

    我国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使用,土壤退化、污染、基础地力下降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农业部耕地质量检测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李荣在会议期间提出,要加强耕地质量保护,首先要通过建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开展耕地质量评价,摸清我国耕地质量底数同时充分发挥科技作用,推动绿色环保新型化肥的发展,从而提升土壤肥力。

    作为绿色农业的发展代表,新型功能性肥料成为了近年来各企业研发的主要方向。本届展会上,新洋丰重点展示聚焦经济作物和高附加值作物的稳定性复合肥;金正大以聚焦“土、肥、水”,全系品牌、全新产品、全新亮相;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微生物系列高效肥新产品走向市场。此外,金沂蒙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产品、富朗亲土360系列、祥云“健康肥”、鄂中“生态肥”、新疆惠尔的土壤修复和盐碱改良解决提供方案,拉多美的养土、提质、增产,华鑫的鑫聚力等主打“绿色、生态、土壤保护与修复”的新型功能肥料都广受关注。

    从偏施氮肥,到兼重磷钾,从三元复合,到功能添加。从产品的更迭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农资行业已经在绿色、健康、精准施肥的道路上携手同行。

    D 形成共识 从五方面着力推进改革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化肥行业仍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当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嬗变,传统农资为创新农资所取代,“化肥行业如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事关农资行业生死存亡的时代之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表示:“科学理性地认识化肥,正确合理地施用化肥,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化肥产品,才是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江西开门子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秋保认为,“注重科研投入,加速新型肥料的研发生产,注重行业产业链条的整合,打造更为全面的农资服务整合平台,注重农业互联网的作用,促进智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资企业的发展正途。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化肥行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从五大方面着力。第一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在氮肥、磷肥行业建立产能置换机制,进一步促进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第二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等核心关键供给技术,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第三是切实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高企业竞争力。第四是坚持安全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五是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楚天极目,农资产业改革之风裹挟着滔滔江水席卷而来。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