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0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绿色防控技术有望“治愈”水稻害虫的“抗药性”


    本报讯 “这个示范田,是二化螟等水稻生产主要害虫‘重灾区’。害虫对化学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化学农药喷洒量大,也遏制不住病虫害发展。我们利用害虫‘天敌’治理,效果不错。”近日,在湖南省娄底涟源市渡头塘镇洪家村,湖南省农科院组织实施“双季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与避灾减损关键技术”的200亩示范田里,湖北省农科院党组书记柏连阳说。

    据了解,湖南省农学会组织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专家,对该技术体系进行现场评议。示范基地主要品种玉针香、桃优香占、H优518等,在立体“控虫”技术防护下,生长健壮。经田间调查,示范区内白穗株率1.42%,虫伤株占比2.75%,平均百蔸二化螟虫量72.3只。远低于对照化学农药防治区的白穗株率8.44%,虫伤株占比13.42%,平均百蔸二化螟虫量475只的结果。害虫控制和天敌保护效果显著。

    病虫杂草危害及气象灾害,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因。现阶段防治病虫草害,主要通过喷施化学农药。但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不仅农产品农残易超标,部分病虫害还“练”出“抵抗力”。针对这些问题,湖南省农科院依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双季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与避灾减损关键技术”,展开研究。

    此外,团队通过以赤眼蜂防控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性引诱、扇吸式益害分离诱虫灯保益控害和天敌保育控虱等关键技术,实施立体式“控虫”。

    以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吴孔明为组长的专家组表示,该技术体系可有效解决水稻生产化学农药过量施用、稻米农药残留和农田生态污染等问题。“通过项目实施,有望有效控制水稻病虫草害及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损失率。未来,我们还将研发并投放系列新生物农药、制剂,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稻米产量、品质。”湖南省水稻所所长赵正洪说。   

(李咏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