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减肥、节水、增效,能不能找到突破的途径?
10月13日,“新型肥料技术培训班暨全国减肥增效水肥一体化现场会”在山东日照莒县成功举办。中国农资传媒记者现场采访,见证了技术推进的成效,更深刻认识到组织与实施的重要。
A 中化水肥一体化技术担当大任
莒县就是“勿忘在莒”所指的古莒国所在地,历史文化悠久,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好。会议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联合中化农业主办,中化(烟台)作物营养有限公司、东营五洲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提供支持,省土肥站、莒县农业局、中化农业山东分公司承办。以“减肥增效水肥一体化”为主题,通过中化智能水肥一体化现场观摩、主题报告及新型农场主座谈会3个板块展开培训,实惠的内容吸引了来自山东省近200名新型农场主、种植大户。
13日一早,参会代表乘大巴来到观摩现场第一站——山东志昌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园区基地。大家认真观摩了园区抗逆优质无病毒葡萄等嫁接苗木、观光采摘葡萄长势及园区配备的中化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现场感受新型肥料技术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看到效果明显,大家对中化测土配肥、施肥方案等服务赞不绝口;接着大家又来到第二站中化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日照惠生园生态农场有限公司,仔细观摩学习了绿色蔬菜种植、生态农业观光、精品农业采摘园的施肥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现场,中化智能液体配肥系统总设计师王宝杰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特点和功效。系统由中化化肥自主研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液体智能配施肥机,与液体肥结合,形成了“液体智能配肥站”。大家看到,与传统灌溉施肥措施相比,中化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但可以省水、省肥、省工,还能增加产量并提升作物品质,从而降低农药用量,使农产品更加安全。
在山东志昌农业科技公司园区,人们看到葡萄种植采用水肥一体化后,需水5-10m3/亩,比传统漫灌节水30%-40%;葡萄通过开沟回填方式常年需使用复合肥100kg/亩、钾肥20kg/亩、二铵30kg/亩,而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方式后,仅使用液体肥55kg/亩就可达到丰产效果。而惠生园生态农场常规浇水施肥需要8个工人6天干完,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每次浇水施肥仅1个工人2天干完,比常规节省人工90%以上。
通过观摩学习,大家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也认识到,这样一个涉及现代农业全局的大课题,非需要政企携手不可,尤其需要中化这样有实力、愿担当的专业企业在其中发挥支柱作用。
B 开阔视野、提升水平成农场主重要任务
13日下午,会议移到室内,进行减量增效水肥一体化知识与经验交流。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土肥处处长辛景树、中化农业分销事业部总经理助理王帅、中化农业山东分公司总经理石成旗等领导致辞发言后,山东省新型农场主俱乐部理事成员的3位代表:山东志昌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昌,山东滨州万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穆念华,山东莒县温泉山农特产品种植家庭农场主徐连江,先后上台与农场主分享自己经营农场的曲折经历,以及应用中化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后省工省时省成本、节本增效的深刻感受。他们都表示:中化农业的支援和技术对农场主非常有帮助,希望继续与中化深度合作。
接着,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副院长李俊良,中化智能液体配肥系统总设计师、山东省新型农场主俱乐部秘书长王宝杰,从专业角度做了精彩授课与报告。
李俊良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入手,全面阐述水肥一体化设备与应用技术。他说,通过微灌系统将作物所需要的水、肥直接输送到根系土壤,可以充分的保证养分、水分的有效供给和根系的快速吸收。对微灌而言,由于湿润范围仅限于根系集中的区域及水肥溶液最大化的均匀分布等原因,肥料和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他说,水肥一体化在节省劳动力方面,特别是在温室栽培和规模化经营方面,效果尤其明显。
王宝杰作了题为《现代大农业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新要求》的报告。他首先全面分析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制约瓶颈,接着介绍了中化液体智能配肥站及其相关操作原理,认为农业物联网应用于智慧农业前景广阔。他说,为减少农场人工投入,为解决国外自动化施肥机在我国难适用的问题,中化不仅发挥中化高含量液体水溶肥的产品优势,还自主研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施肥机。作为中化的农业专家,王宝杰多年来坚持在自己的家庭农场从事实践和实验,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将实验和创新结合,创造出很多切合中国农业实际、应用效果上佳的专利技术与发明。所以他的报告通俗易懂、直接有效。
会议结束,中化农业山东分公司总经理石成旗总结道:此次会议举办得非常成功。大家齐聚于此,共同为发展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添砖加瓦。中化农业秉承“科技创造美好农业”的愿景,致力于依托核心科技,秉承业界良心,实现种植高效、农产安全,始终围绕让现代农业更持续、农民更富足、农业更美好的使命,做系列服务工作。
C 新型农场主登上历史舞台
13日晚上,意犹未尽的山东新型农场主代表,在中化农业的组织下,又与企业领导和农业专家举行了座谈会。应邀参加座谈会的记者全程听了座谈会,并从会上捕捉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一是新型农场主已经成型,并登上舞台。从山东的情况看,现代农场主大多是“三富人群”:首先是富有财富。有不少都是在工业、商业领域完成基本积累后进入农业领域的,资本实力较雄厚,农场规模也比二三百亩的要大;其次是年富力强。从座谈会上看,绝大多是四五十岁的男性,与传统农业的老幼妇孺截然不同;再次是富有情怀。他们大多数人已经实现了富裕生活,投资农业更多的是为实现更高的人生追求。
二是新型农场主有不少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从工商业进入农业的人,对农业的生产规律、市场特点还需要一个摸索、认识、提高的过程。他们表示,在目前整个经济换挡调速背景下,对未来农场的运行存在迷茫和疑惑。因此对中化农业牵头成立山东新型农场主俱乐部举双手赞同,并希望俱乐部定期举行交流,为农场主提供信息、资源和产品的服务。
三是农场主作为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是未来农业的主力军,是农业现代化的开拓者,需要政府和企业多加关注、多给支持。
座谈会结束时,屋外已是星斗满天。石成旗表示:对各级新型农业主体,中化农业将通过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种植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商讨相关深度合作事宜;通过全程种植解决方案,真抓实干,服务好合作伙伴,为智慧农业、现代农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