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对于农资企业来说,过去的五年,正是朝夕必争的五年。在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行业转型升级加速的“新常态”下,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厚积薄发,勇立潮头,通过实施“退城进园”“三个结合”等战略,积极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二次创业”的新路径,成功走出一条“安全为天,绿色发展”的转型突围之路。
完成“退城进园” 实现凤凰涅槃
作为一家有着六十载辉煌历史的老牌化工企业,红四方曾走过一段从筚路蓝缕到皖化首强的艰难蜕变之路。建国初期,有着淮右化工“三驾马车”之称的蜀山化肥厂、江淮化肥厂、合肥化工厂先后成立,开我国小氮肥、小联碱生产之先河,并逐渐成为今日红四方的砥柱基石。2008年底,中国盐业总公司与合肥市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14亿元在位于肥东县的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内,打造以盐化工、农化、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多元化工新区。2009年8月18日,在经过一系列的整合、重组之后,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与此同时,中盐合肥化工基地破土动工,拉开了红四方“二次创业”的序幕。
有舍才有得。在当前化肥“零增长”战略深入实施,环保督查日趋严格的形势下,红四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退城进园”政策为契机,淘汰落后产能,合理布局升级产业,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枫介绍说:“以前,我们的化工厂全部建在合肥城区,不仅影响城市美观,废水废气的排放,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从2010年起,我们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完成了城内厂区的全部关闭,实现了‘退城进园’。”对此,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罗斌深有感触地说:“从2012年1月至今,红四方发展历程中最大的亮点,便是成功地实现了‘退城进园’的目标,完成了相关规划项目的建设,为企业未来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朱枫表示,“退城进园”并不是单纯地将化工企业的污染,从城内转移到城外,也不是将原有的产业简单扩大复制,而是对厂区、设备、工艺、技术等进行全面的换代升级,借机全面转型提升水平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他告诉记者:“目前,红四方已完成与合肥市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中的主要投资部分。近几年,企业的资产从不足30亿元,迅速跃升到现在的136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红四方的总资产将突破150亿元,届时将成为中盐总公司旗下资产规模最大的企业。”
据了解,通过实施“退城进园”战略,红四方不仅实现了产业规模的扩大、设备技术的升级以及销售收入的提升,还在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水肥药缓控释一体化探索、经营思维与模式蜕变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改革创新中完成了凤凰涅槃式的重生。
坚持“三个结合”
优化顶层设计
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十二五”期间是红四方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也是实现整体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在过去的五年里,红四方一直在认真地追问并落实三大问题,即:如何建设?如何搬迁?如何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朱枫认为,必须紧紧把握一个实情:即红四方是“老企业、新公司”。所谓“老企业”是指,在红四方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中,先后整合了安徽合肥、江苏常州等地的一些老牌化工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拥有50年以上的历史,积累了许多化工包括肥业在内的经验技术,也沉淀了许多优良的文化传统。所谓“新公司”则是说,在新形势下,要按照新的思路、新的等级标准来发展,不能再故步自封,因循守旧。
根据“老企业、新公司”的实情,红四方因地制宜地设计了运营、建设、搬迁等方面的整体方案。具体来说,主要是“三个结合”:
一、轻重资产相结合。化工既是技术密集,又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朱枫表示,在红四方的产业布局中,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板块属于重资产,而以复合肥及新型肥料为代表的肥业板块,相对来说则是轻资产。轻重资产的结合,能够帮助红四方在经济形势发生不利波动时,更加灵活从容地应变,最大限度地防控风险。
在肥业发展方面,罗斌强调说,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社会化服务力量的觉醒,肥业服务的对象和经营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红四方及时转变思路,在创新产品、服务、渠道的同时,更加注重帮助用户解决产前、产中、产后乃至农业全产业链中遇到的问题。
二、软硬件建设相结合。红四方在实施硬件改造和先进技术引进吸收的同时,也格外注重软实力的打造与升级。首先,在建设、搬迁的过程中,红四方非常注重硬件方面的建设。朱枫举例说,生产合成氨、尿素的设备和技术在国内并不新鲜,但红四方引用的是国际最先进、最前沿的工艺技术,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技术优势。其次,在技术升级的同时,红四方还在搬迁的过程中,重视把软件建设提上重要议程,做好建设规划。再次,关于软硬件的结合,朱枫认为,有资金办企业、做项目等硬件建设并不难,难的是人才培养、运营管理、模式创新、技术进步等一系列软件实力的提升。目前,红四方正在强力推动硬件新区与软件新区的同步建设,以便更好地解决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于精细化管理、产品服务升级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三、国有与多元化投资相结合。朱枫表示,过去,红四方是地道的国资企业,一股独大,是有一大二公的管理体系,在投资、公司内运作机制、分配、用工用才方面的机制较为落后,管理效率也比较低。为此,红四方在改革中将国有投资与多元化投资相结合,不仅是要解决资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创建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
安全环保并举
铸造百年品牌
红四方是一个综合型的化工企业,产业版块大致分为: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其他版块。当前,边建设、边搬迁、边运营的特殊情况,对红四方的安全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朱枫表示,安全环保是企业不能逾越的两条红线,是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的根本体现。“安全为天,绿色发展”既是红四方安全环保工作理念,也是对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
化工行业是一个安全生产管理难度最大的领域,朱枫介绍说,为了实现安全生产,避免悲剧发生,红四方主要从五个方面加强了建设:
第一,加强领导班子的安全管理建设,强化安全意识。凡是不重视安全环保工作的人,一律从主要领导岗位上撤下来。
第二,组织员工学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领导班子成员在内的所有员工,都要通过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应知应会,必须做到熟练掌握。考试不合格者,将酌情予以调岗。
第三,实行网格化安全管理责任分工,使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区不留死角。同时,建立安全管理委员会与完善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行政正职为第一责任人。党组支部书记,实行一岗双责,如果出现安全问题,支部书记也要担责。
第四,警钟长鸣,常态监督。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注重加强安全监控。红四方专门配置了安全环保监督车,进行全天候不留死角的巡查,通过巡查监督常态化、制度化,使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并做到及时整改。
第五,严整严处,举一反三。对安全环保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三违现象,安全环保责任事故,做到三不放过,主要是不放过对事故教训的深刻总结,对责任人绝不姑息迁就。
随着最严《环保法》的落地,以及环保督查风暴的愈演愈烈,作为污染“重灾区”的化工及肥料企业认识到,环保是否达标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死的一道门槛。朱枫表示,红四方作为“根正苗红”的大型国企,在环保建设方面的投入从不含糊。具体来说,主要有三:
第一,在环保建设规划方面,红四方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法律和有关规定进行设计与建设。
第二,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环保“三同时”的要求,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上,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红四方是化工企业,巢湖就在旁边。我们曾对全社会做出这样的承诺:不让一滴超标的废水流入巢湖,我们内部产生的废液、废渣、废水,都进行无毒化处理,确保环保承诺掷地有声。”在朱枫看来,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类,回报社会。他强调说:“如果环保工作不到位,给社会带来的是污染,给社会带来的是危害,就是不负责任,就是犯法。”
第三,建立健全整个公司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朱枫介绍说:“我们有专门的部门,人员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编制人数来配备的,我们从来没有因为资金投入等问题,就去偷减环保建设方面的必要人员和设施。”
近年来,红四方不断升级安全环保管理理念,实现了由粗放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朱枫表示,安全环保生产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终端落地。未来,红四方将进一步提升安全环保管理能力,通过绿色发展铸就百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