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8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水稻直播滴灌种植技术走进东北:
水稻也能旱作,“玉米黄”变成“稻花香”

口《中国农资》记者 焦自宣

华大新农五常水稻旱作种植基地水稻长势良好。

    近两年,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农民收入受到严重影响,种植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但种植结构调整非一日之功,农民平均文化水平偏低,种植技术有限,种植结构该如何调整?种植何种作物能够获得稳定的受益,且像玉米一样简单高产?《中国农资》记者在8月18日召开的华大新农—央视网商城联合品牌发布暨水稻直播滴灌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华大新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与国家农业标准化监测与研究中心联合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建立了500亩水稻直播滴灌示范田,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及采取多种田间处理方式,探索制定水稻直播滴灌种植技术规范执行标准。经过几年的探索,现已初步形成一套水稻直播滴灌种植技术执行方案。

    种植结构调整 推动技术革新

    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院长、国家农业标准化监测与研究中心主任鞠福龙表示,目前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矛盾突出,国家粮食价格逐步放开,玉米价格骤降,国际廉价玉米大量涌入,我国农业面临种植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我国部分优质水稻和大米的价格却不降反增。所以,发展推广绿色(有机)水稻直播滴灌种植技术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要,是积极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华大新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总经理周晋东表达了相同看法,他表示,近年来,因为玉米价格的低迷,农民收入也随之锐减。在此背景下,东北地区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种植的大米品质优良,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广泛好评。“由此可见,转种玉米为水稻不失为一个良策,但采用传统种植方式来种植水稻,对土地需求较为严格,需要大量的水来维持水稻生长需求,土地必须选择靠近水库或地势低洼能够上水的地块,传统种植玉米的地块,大部分难以达到种植水稻的要求。”

    在种植水稻能够获利却因种植条件受限难以大范围种植推广的矛盾下,如何能够改良种植技术,让水稻种植在东北地区可以推广开来变得尤为重要。

    推广水稻旱作

    使得稻香四溢

    为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发挥东北地区大米品牌优势,大范围推广水稻种植,帮助农民增收创富,华大新农与国家农业标准化监测与研究中心联合在黑龙江五常市建立了500亩水稻直播滴灌示范田,探索水稻直播滴灌种植新技术,现已取得喜人成果,初步形成一套水稻直播滴灌种植技术执行方案,俗称“水稻旱作”。

    “水稻旱作,其‘旱’一字,取于水稻在旱田种植及旱田管理方式,并非旱稻。”周晋东表示,水稻旱作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有机替代无机技术、农药减量技术和智慧云技术“五大技术”支撑,实现水稻旱作。前期通过对土壤改良,对种子进行低温抗逆等处理,省去育苗插秧环节,保证水稻直播出苗率;通过天然生物刺激素促进稻苗长势;采用滴灌系统,精准供水供肥,省去人工,节水节肥。“通过试验示范的数据反馈来看,旱作水稻的长势完全不亚于水田种植,其叶色较之水田种植的水稻更加浓郁,成穗数与成穗率具有显著优势。”

    水稻直播滴灌种植技术负责人、水稻种植专家邵忠武表示,水稻旱作是在普通旱地进行水稻种植的一种新型种植方式,利用水肥一体化核心技术,达到节水、节肥、环保增效的目的,实现水稻旱田规模化种植,暨提高了农民收益,又能很好地解决种植结构调整问题。

    “水稻直播滴灌种植技术能够节约水土资源,节约人力资源,产品品质优良、口感极佳等优势,且其种植成本比水田种植更低,更加有利于水稻的种植推广。”鞠福龙表示,水稻直播滴灌种植技术优势明显,但若想大范围推广,需尽快完成技术试验和标准规范制定工作,这是发展推广水稻直播滴灌种植技术的有效保障;要走产学研农共同合作规模化发展新路子;要紧紧围绕五常大米打造龙江大米品牌;要有效发展种植产业链亲密合作;要大力拓展大米市场发展订单种植并积极争取政府相关政策支持。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