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7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保护耕地需要先知先觉

□ 郭兆熊

    前段时间到关外某地参观学习,起伏的丘陵,满眼的绿荫,车外时而濛濛细雨,时而掠过一片水洼,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江南水乡。这地方相对偏僻,工业不发达,向导介绍了很多我从未见过的农产品。可是在接下来的调研中发现,他们所谓的原生态,有机农产品的产地,正在被过量的农业投入品污染,只是暂时察觉不到,一旦积累到一定量,这地方所谓的原生态就一去不复返了。

    这是个药材种植大县,有些药材是仿野生种植,有些是经人工驯化,在大田种植。为了提高地温,使用地膜,连续种植,虽然地处寒冷地带,但是每年除草剂、杀菌剂还是要用的,有些时候为了提高产量,复合肥也会施用。那种所谓的什么都不用,原生态绿色种植其实是不存在的。

    这让我想起之前到过的某县药材繁育基地,很明显地里有很多畜禽粪便,经询问,他们对畜禽粪便并没有做相应的检测,只是有选择的,认为安全的就施用了。目前规模化养殖业的粪便多少都存在隐患,所以他们的药材种子基地也在面临积累污染。

    在农业面源污染因素里,过量施用的肥料、农药、农膜、畜禽粪污等成为主要污染源。可是我们很多本来没有工业污染、没有雾霾的区域,就因为大家农业耕种方式的变化,正在逐渐积累污染物,土壤面临被污染的危险。如果不及时改变这种积累式污染的耕作方式,未来我们就很难找到一块可以生产安全农产品的土地了。

    已经被污染的土地,或者修复,或者不用于农产品生产。可是这些将要被污染的土地呢?我们应该抓紧推广,防止污染进一步加重,进一步累积的种植技术,能够保住现有产量的同时,把可能导致污染的农业投入品数量降下来,那才是急需的工作。

    有些区域的污染可能是土壤母质的问题,有些区域的污染是工业污染沉降导致的,有些区域的污染就是人为的大投入,过剩导致的。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生态脆弱区域,他们在享受着石油农业的便利,同时也在逐步污染着养活自己的土地。

    很多省份按照国家要求,都开展了净土行动计划,那些已知污染还好,可正在被污染的土壤更需要净土,更需要用新型技术手段和新型农业机械来平衡化学投入品的使用。保护那些没有达到污染指标线的土地,是农业技术人员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