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5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设施农业前景广阔 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首届中国设施农业绿色生产论坛在京召开
《中国农资》实习记者 韩 玮

    5月13日,“首届中国设施农业绿色生产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从国家宏观政策、产品技术研发与推广、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困惑与需要突破的瓶颈进行研讨。

    本次论坛由中国绿色生态环境修护联盟主办,中国绿色生态环境修护联盟产业推广服务中心、北京中农恒兴科技有限公司、农之声(北京)传媒有限公司、华夏天农(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山西奥德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福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来自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新型肥料生产与流通企业的代表约150人参会。

    设施农业优化资源配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中国绿色生态环境修护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王道龙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农业难以解决的限制因素,使资源各要素能够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绿色农业联盟执行秘书长、中国生态环境修护联盟常务理事长宋国成在发言中表示,我国设施农业可以从几方面继续深化和开展工作:一是设施农业技术集成化。随着相关装备和技术不断改良、完善,设施农业更加适应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需要。二是产品种类多样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推动设施农业产品不断细化,种类增多,适时发展高附加值、品牌化的农业产品。三是管理规范化。随着我国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应相应加强对设施农业的监管,使其向标准化、工厂化、环保型方向发展。

    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夏英彪表示,我国农业从2004年至2017年十三年大发展,成果显著,但依旧面临诸多问题。化肥、农药用量超标、农业水体污染、土壤质量水平偏低、农民生产积极性欠缺等问题都亟待解决。今后需在农业补贴政策落实、土壤修复、“种药肥一体化”等方面加大研究和实施力度,使我国农业朝着“人类、土壤、生态共同体”的绿色目标不断前进。

    专家探讨发展新思路

    会上,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室主任杨其长、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宋卫堂、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刘海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会长张铭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左强、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工厂化生产技术科科长李新旭、北京市海淀种子商会副会长韩贵成、云南福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高觅以及中国蔬菜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会副会长王平等技术专家和学者先后作了专题报告。

    高祥照在主题报告中表示,设施农业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减轻土壤污染、克服连作障碍、减轻土传病虫害等优点,在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上作用明显。杨其长在报告中指明了我国设施农业今后应向规模化、大型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希望设施农业同城市生活建设紧密结合的建议。刘海明介绍了微生物技术在“减肥减药”及“病害控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并强调了设施农业是微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突破口。

    论坛始终围绕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绿色环保型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传统肥料绿色生产的实践等议题进行研讨交流。本次论坛代表们均表示希望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好契机,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导下,共同开启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