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5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黄麦岭攻克磷铵管反生产技术难题


    本刊讯 5月上旬,困扰湖北省黄麦岭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多年的用管式反应器(以下简称管反)生产磷铵的瓶颈问题,在公司技术攻关小组的反复摸索调试后得到彻底解决。这是黄麦岭公司在21年的磷铵生产历史上,历经4次管反技改失败后,在第5次管反技改中迎来的惊喜,也是黄麦岭公司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取得的突出成就,彰显了公司生产技术团队的创新力量。

    黄麦岭磷铵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项目。由于采用传统法工艺生产,磷铵产品的外观质量不理想,主要表现为颗粒圆润度低,2MM-4MM粒级的比例小,不适宜于大规模机械化施肥条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磷铵外观质量问题,进一步拓展销售市场,公司曾多次尝试用管反取代传统法工艺生产磷铵,但由于系统规模小、抽风量低、热平衡困难等硬件配置限制,可供调配的资源十分有限,前几次管反技改均因产量太低、操控困难而被迫放弃。

    在本次技改中,公司技改专班人员大胆质疑管反设备厂家的经验和数据,以担当精神打破思维定式,不断尝试新的生产工艺,在大量的数据测算和调试中摸索最优技术指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是优化了管反的硬件配置,解决了造粒机下料口出潮料、易堵塞的问题。技改专班人员反复摸索和优化了管反喷头的口径和设置方位,突破了管反设备厂家的“额定值”,保障了管反正常工作的压力指标和稳定性。

    调整和优化了管反运行中磷酸和洗涤液的进料指标,增加了生产的稳定性,减少了氨的损失,改善了水分指标;改变硫酸的添加方式,直接将硫酸添加到管反中,充分利用了硫酸的稀释热和反应热,减轻了堵塞现象,减少了管反蒸汽吹扫的次数,增加了有效生产时间,促进了产量提高。在大幅改善产品外观质量的同时,走出了过去“质量提上去,产量就下来”的“怪圈”。

    在5月上旬近一周的生产实践表明,该公司产品外观质量明显改观,2MM-4MM粒级的比例达到90%,达到市场标准,得到用户认可;生产产量达到850-900吨/天的设计指标,磷铵管反技改取得成功。

    (李 新 王咏华)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