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3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声音


张福锁
韩红梅
修学峰
亓昭英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主任 张福锁:

    肥料转型分三步走

    我国农业发展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资源环境代价的道路,资源投入持续增加、产量徘徊、效率低下、环境问题凸显。目前我国粮食生产靠大量消耗资源来支撑。我国化肥消费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氮肥的消耗是最大的,氮肥也是减少化肥施用的核心。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必须从单一追求高产向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在面对中国粮食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的“三高”问题上,我国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农业和肥料转型肥分三步走,第一步目标减量增效,即:控制总量、优化配比、减肥不减产,依据农业需要制定配方、生产产品;而当前我国肥料转型需要面对第二步目标——增产增效,即在综合管理上,利用第二代肥料+施肥和栽培等新技术,同时增产增效10%-20%;而第三步则是达到高产高效:利用第三代肥料和养分管理技术、作物综合管理技术、土壤生产力提升技术,达到增产30%-50%的目标。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处长 韩红梅:

    氮肥“以化养肥”持续低迷

    2017年氮肥的农业需求将稳中略降,而工业需求继续增加,出口不确定性大。全球氮素供大于求,供给增速高于需求增速,我国氮肥出口优劣势并存。

    我国氮肥产能大、货源充足、供应能力强,而且我国靠近消费市场,再加上出口关税取消,国际油价回升,氮肥的竞争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受到出口成本高、出口主体分散、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强、部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国际市场口碑不佳的劣势影响,2017年我国氮肥行业的出口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现有3套尿素装置计划投产,总产能90万吨/年,但预计仅有1套30万吨/年投产,预计约500万吨/年尿素产能将停产,综合预测尿素有效产能净减470万吨,降为7240万吨/年,预测2017年我国尿素表观消费量5150万吨,较2016年减少3%。预计目前液氨和甲醇效益高于尿素效益,企业优先生产甲醇和液氨等化工产品,“以化养肥”,预计2017年大宗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对尿素价格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修学峰:

    磷肥行业或将颓势不减

    世界磷肥总产能为5640万吨,中国约占42%;世界平均产能利用率81.6%,中国只有75.7%,产能利用率有待提高。我国磷肥在2017年将会遇到一定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我国化肥市场化改革进程步伐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将会得到突破,我国磷复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必将得到提升;改进施肥方式、推广高效施肥技术、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等项目将为行业发展创造新的市场空间和经济增长点;“一带一路”为磷复肥行业走出国门、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循环经济的深入开展,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为磷石膏安全环保堆存以及加快资源化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机遇面前,产业也受到产能过剩、环保压力等因素的挑战。磷肥行业将颓势不减,亏损面将继续扩大,企业在环保、安全、资源能源消耗方面所花的代价将进一步加大;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减少,但品种结构的变化不尽相同;产能退出的步伐将加快。

    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亓昭英:

    中微量元素肥市场需长远规划

    我国钾肥钾盐行业已初具规模,钾矿资源的开采方法、加工方法、各产品品种质量规格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应该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氯化钾、硫酸钾、磷酸二氢钾、食品级氯化钾等产品的标准都需举行业之力进行认真的修订,钾硅钙肥(调理剂)、钾矿开采方法等都需要申请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建议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大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装备水平,加快步伐加大力度提高行业整体智能化水平,降低整体成本。

    虽然科学施肥技术在不断普及,中微量元素肥料产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规模不大、生产技术标准和施用技术标准等问题,产业的发展还需从加强肥料施用的针对性、高效性、环境友好等方面入手,加强中微量元素肥料产品功能性技术、施用技术、农化服务推广体系等建设,促进中微量元素肥料产业及应用技术的发展。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