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科技服务进乡村 放心农资保春耕
2017绿色农资科技下乡活动走进湖北省江陵县马家寨乡
□ 《中国农资》 记者 陈元邦

技术人员为参会农户讲解如何科学安全用药。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马家寨乡是典型的农业种植乡,除了种植水稻、小麦、蔬菜、瓜果等作物,这里还是国内有名的双低油菜种植区,每年冬季,马家寨乡还担负着“南菜北运”的任务。不可避免的是,为了更多追求作物的高产创收,村民们在农资产品的使用和作物的田间管理上受着传统思维的约束,认为多用肥、多用药就会少病害、多打产,经久下来,当地的耕地资源面临着污染加重、土壤酸碱度失衡、板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科学种植、精准高效施肥用药,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当地村民和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农企和农业部门重点关注的热点课题。

    近年来,由各级农业部门、协会和企业组成的以“绿色农资科技下乡、精准高效施肥用药技术指导”为主题的资源力量频繁地奔跑在各地田间地头,为农民送去农资,给农民传授科学种田知识。近日,马家寨乡就迎来了这样的一批“不速之客”……

    农业现代化需要培育新农人

    3月11日,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和湖北省农业厅主办,湖北省农药检定管理所和荆州市农业局承办,江苏龙灯、四川利尔、安阳全丰、河北硅谷、农一网等数十家农资企业参与的绿色农资科技下乡活动来到马家寨乡,不仅为当地农民送去了4万余元的绿色农资,更带来了一场接地气的农技培训大讲堂。活动当天,马家寨乡18个村的400多名农民纷纷赶到现场一睹专家风采,更希望能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种植技术和文化水平,努力成长为新一代的职业农民。

    “实现绿色种植、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让广大农民能节本增效、增收致富,必须在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和科学使用之间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永泉的一席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刘永泉认为,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大背景下,农业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着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而新型职业农民则需要具备科学使用农资、严谨的田间管理和拥有致富能力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全面发展人才。

    除了江陵县农业部门分批多次举办的新农人培训班和各项种植技能培训,近年来各个药企也在为适应向农业服务领域拓展转型,而更加重视技术服务和农民应用环节的对接,形成了一支新生的农业推广服务力量。马家寨乡党委书记贺伟认为,绿色农资科技下乡活动的初衷之一就是以普及推广农村科技知识和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切入点,以送科技知识、致富信息为主要内容,进而培育一批素养高、致富能力强,能积极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型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对马家寨乡农业、农民的支持和关心。”贺伟说。

    保护人畜、土壤健康需要科学用药

    “农药作为病虫防控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农药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是因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中毒和农药使用管理不当造成的人畜中毒;另一方面是农药不合理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马家寨乡农业办公室负责人赵召新告诉记者,马家寨乡从事农业种植的人均年龄偏大且人均耕地不足2亩,这对于一味追求产量且没有先进种植理念的村民来说,不合理施肥用药情况十分普遍。以使用农药为例,存在着极高的安全风险,亟需相关部门、企业引导农民科学、安全使用农药。

    过量施肥用药是摆在我国农业发展前的重要课题,马家寨乡的情况也只是我国农业种植生产中的一个缩影。据荆州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高红兵介绍,荆州市农作物种植结构复杂,使得病虫害发生面积广、发生程度重,常见的病虫害就有近100种,具有严重危害的有60种,所以马家寨乡村民的过量用药情况值得理解,现在荆州市农业部门的重点工作将围绕推进生态控害和绿色防控等展开,降低病虫害、减少农药投入,让农民正确认识和使用农药产品。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处长杨普云表示,科学使用农药,充分发挥其作用,避免和减轻负面效应,是实现绿色防控的最终目标。主要技术有理化诱控、驱避技术、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生态工程等。主要的技术途径有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对症用药,有效低量无污染的农药,交替轮换用药和严格按安全间隔期用药等。“绿色防控不是单纯的技术行为, 追求可持续的治理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杨普云说。

    “不科学使用农药极易引起人畜中毒、药害等安全事件,需要农民提高警惕。”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审评处副处长袁善奎认为,引起农药安全事件的因素除了假冒伪劣、不合格农药充斥市场,施药技术和施药器械落后外,基层农技服务欠缺也是重要原因。“农民在选药时主要靠农药经营人员推荐、凭经验选药、向邻居打听等方式的;还有农药经营人员为了追求利润,随意搭配、推荐药剂效果不理想的;随意加大药剂量和施药次数等行为都是引发农药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袁善奎告诫马家寨乡村民,一定要记住安全用药的5条“黄金法则”:时刻小心谨慎、阅读并正确理解农药标签、注意个人卫生、施药器械及时维护和施药人员加强防护。

    绿色植保带给农业新变化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调查分析和荆州市植保站监测,受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湿度偏大等因素影响,2017年农作物病虫害将呈重发趋势。对此,今年荆州市的农药械需求将有何变化?

    高红兵分析,荆州市的农药整体需求旺盛,但总量略有下降。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使用量交替变化,针对特异性病虫害和特定作物的高效农药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新剂型农药如微乳剂、水乳剂、水胶囊悬浮剂、泡腾片以及新型乳油等需求增强。荆州市的药械需求中,传统的手动、机动喷雾器市场将被高效率、高防效的新型植保机械如静电喷雾器、自走式喷杆喷雾器和无人喷药机等逐步取代。各类田间诱杀装置如诱虫板、诱捕器、太阳能杀虫灯等将得到广泛应用。

    “2016年,荆州市农药使用量7603吨,与10年前相比数量减少了近一半,随着农民对科学、安全用药意识的提升,未来几年,荆州市的农药使用量还会得到相应的减少。”高红兵认为,受3方面因素影响,荆州市的农药使用量还将大幅度降低: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种养模式推广应用,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二是随着高效、长效农药的推广使用,传统农药被新型农药代替,使用量也相应减少;三是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农药使用量。高红兵告诉记者:“2016年荆州市主要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率约30%,新型植保器械和高效绿色防控技术得到大面积示范和推广;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200万亩左右、再生稻50万亩左右,防治效果和效率大幅度提高,有效降低了田间病虫基数和化学农药使用量。”

    眼下正值当地春耕旺季,此次绿色农资科技下乡活动为村民们带来了放心的绿色农资和使用技术可谓恰逢其时。通过专家现场接地气的讲解,400多名村民学习了科学用肥、安全用药知识。通过活动了解了绿色农资的产品特点,认识了一批质优高效的肥、药品牌,为接下来的春耕种植做好了充分准备。另据了解,此次活动还吸引了当地各级农业部门组建的乡镇技术服务人员团队来到现场听讲。主办方相信,通过一系列这样贴近农民的活动一定会为农村新农人的培养,为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为保障农产品安全、粮食丰收做出应有的贡献。“绿色农资科技下乡活动一定会以点带面,带领农民转型,带动马家寨乡乃至江陵县、荆州全市的肥料农药减施增效,带给环境一片绿土清源。”贺伟感慨道。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