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近日在山东临沭落下帷幕。会上,政企学研用相关领导、专家联合启动了“缓控释肥全球推广活动计划”,这标志着中国缓控释肥正向世界领先迈进。
临沭,在中国,它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在世界,它却是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大规模发展的策源地。在这里,中国缓控释肥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金正大集团以其强劲的爆发力推动着产业的迅猛发展。
2006年3月,金正大集团第一条年产30万吨缓控释肥生产线在临沭投产,金正大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
2012年7月,金正大集团60万吨缓控释肥项目建成,金正大又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
十年来,金正大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突破口,形成了一套先进的缓控释肥技术体系,将其从一个小品种发展成一个大产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化肥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型肥料行业的发展。如今,政企学研用共同启动“缓控释肥全球推广活动计划”,这使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又有了新格局——走出中国、领跑世界。
走在技术推广前沿:小产品变成了国家主推大产业
2017年是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新十年的开局之年。十年前,缓控释肥因其环保、高效、省时、省工等优点,成为我国肥料发展推广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推广过程中,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作为我国先进农业技术的主导单位,于2008年召开了第一届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联合金正大不断探索缓控释肥应用推广模式。
首先,试验示范是缓控释肥推广的切入点。据了解,自2008年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连续9年下发了《关于做好缓控释肥料示范推广工作的通知》,极大地推动了示范、推广工作的实施。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处长辛景树介绍:“十年来,示范推广缓控释肥26个省市区,79个市县的30多种作物,示范推广面积6600多万亩,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区域的大田与经济作物。多年试验示范结果,金正大缓控释肥在增产、节肥、增效、省工等方面效果显著。”
其次,种肥同播是缓控释肥推广的加速器。据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介绍,十年间,金正大一直致力于将“种肥同播”技术服务与良肥、良种相结合,改变不合理的用肥习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09-2016年,金正大共投入并调动24.5万余台种肥同播机,培训机播手25万余人次,极大地转变了施肥方式,带来了67亿元的经济效益。
再次,农技服务是缓控释肥推广的主要手段。自2008年以来,金正大购置了农化服务车1500余辆,测土设备1000余套,全面开展测土配肥技术传播、培训、免费测验等活动,建立土地档案,及时更新配方,引导农民科学平衡施肥,每年实现免费测土并指导施肥面积200余万亩。
“匠心十年,奠定了金正大缓控释肥的领导地位,推动了我国缓控释肥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将缓控释肥这一小产品变成了国家主推的大产业。”陈宏坤说。据统计,2006-2015年,我国缓控释肥累计推广面积约5.25亿亩,产销量超过2100万吨,占世界总量50%以上,实现节支增收1100亿元,中国缓控释肥从产品、技术、服务和推广均走在了世界前列。
走在时代前列:缓控释肥顺应绿色农业发展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重点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节本降耗、循环利用技术模式。”这表明,以高效、环保为特色的缓控释肥不仅走在了时代前列,未来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金正大集团党委书记张晓义表示:“在高效生态农业的背景下,缓控释肥作为化肥转型升级的重点产品,符合当下普及推广新型农技,推广集约绿色健康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的需求,大有可为。”
事实上,“高效、生态”会成为我国农业未来很长时间内为之奋斗的目标。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站长刘延生表示,山东省不合理施肥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亩均施肥量偏高。山东省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6.8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二是施肥不均衡现象突出。三是施肥结构不平衡。农民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的问题突出。四是施肥方式粗放。小麦、玉米撒施、表施约占一半。由此可见,山东省化肥减量增效的任务艰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他省份的施肥情况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问题,且较普遍。
事实证明,缓控释肥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并走在了技术推广前沿。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土肥处副处长杨帆表示,缓控释肥料的最大优势就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特别是对提高氮素的利用率效果明显。因此,配方科学的缓控释肥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施肥用量偏高、施肥不均衡等问题。缓控释肥料的另一优势就是省工。特别是金正大集团一直在推广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使缓控释肥料和农业机械得以完美结合,这大大减少了我国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在山东临沭县店头镇吴家月庄,记者采访了农户吴作华。吴作华有30多亩地,其中8亩小麦地用了金正大的硝基双效肥,这是速效与缓控释相结合的肥料。他说:“我用金正大的肥料好多年了,一般在种植小麦的时候,我每亩地用100斤硝基双效肥,春天每亩再追施40斤硝基双效肥,每亩地的产量一般在1300斤左右,比用其他肥料的地块亩增产200斤。”这种肥料省时、省工、高效,这使得吴作华不仅可以照管好农田,还可以做点小生意,收入明显提高了。
就我国的施肥现状来看,进一步加大缓控释肥的推广力度势在必行。对此,辛景树建议,在科学施肥工作中,要突出“精、调、改、替”四字要领,统筹抓好化肥减量增效、配方肥下地、以高效缓释肥为主的新型肥料示范推广和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继续深化农机农艺融合,推广机械施肥、种肥同播等新型施肥方式,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新十年构建新格局:“四驾马车”启动全球推广计划
在化肥行业面临重重困难的形势下,金正大提出更应练好“内功”,做好“外联”。做好肥料产品与技术创新的“内功”,推动肥料供给侧的升级与改革;“外联”方面,更应协同联合发展,在技术研发创新、产品技术推广、品牌塑造,集中各方优势力量形成合力,真正实现行业内的协同联合发展。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未来十年,金正大将持续在技术研发创新、联合发展、服务转型、国际化四方面发力,打造企业四大动能、四驾马车推动金正大转型升级,引领行业发展,塑造中国肥业智造金品牌。
其一,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新十年,在技术研发与创新上,金正大将持续利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植物营养与新型肥料创制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并与全球在农业、肥料领域领先的科研院所机构合作,加大缓控释肥基础研究、技术升级、应用推广等方面的研发力度,继续保持世界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引领。
其二,联合协作、行业发展。众人拾柴火焰高,化肥行业要想走出发展困境、实现转型升级,唯有树立联合协作、融合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优势互补、抱团联合发展,才能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新10年,金正大将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成果,努力通过输出技术、品牌和服务,致力于与上游及同行业广泛开展联合协作,破解行业困境。
其三,推广深化、营销转型。为了更好地解决新技术、新肥料推广的难题,金正大将在未来十年构建100家作物研究所、600家农化服务中心,并依托农化服务中心、作物研究所,开展测土施肥、栽培和植保技术学习、试验示范、技术咨询和培训、产品推广和精品示范田建设、市场开拓等,逐步实现从专注作物研究到技术服务,从产品销售到技术销售,为广大农户、农场主和专业合作社提供科学、专业和高效的一揽子作物营养管理方案与种植业综合解决方案,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其四,中国“智造”、国际领先。新十年,金正大将积极参与到国际化进程中,一是在以色列、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建立研发中心,与世界知名肥料企业、科研院所合作,融智融创融才,让更多的世界领先技术与人才服务于中国、服务于全世界;二是积极参与肥料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宣贯,同时要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收购、新建等方式建设10个缓控释肥样板工厂,在全球范围内组建100名专家队伍,在五大洲建设1000块示范田,组织10000名农技推广人员出国培训交流学习,展示中国及金正大的技术和产品,服务于全球农业;三是在收购欧洲第二大控释肥企业荷兰EKOMPANY公司和欧洲特种肥料第一品牌德国COMPO公司(康朴公司)基础上,下一步还将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进行研发和产业布局,在海外市场再布新局,加速国际间技术深度融合。
通过“四驾马车”的牵引,金正大集团不仅要在国内引领行业发展,还要领跑世界。去年,金正大领衔制定了《控释肥料》国际标准,提升了我国缓控释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今年,金正大启动了“缓控释肥全球推广活动计划”,通过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全球建立缓控释肥技术孵化样板工厂,打造独有的缓控释肥世界推广体系,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