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高质量农产品,因而有机农业得到更多人的青睐,生物刺激剂由此应运而生。一方面,生物刺激剂在助力作物增产提质方面有着“四两拨千斤”的神奇作用;另一方面,其有机来源和环境无毒害性,也被视为有机农业的福音。目前,生物刺激剂类产品已成为国内外各大厂商竞相研发、抢滩布局的宠儿。
近日,FShow2017国际生物刺激剂暨肥料增效(增值)应用论坛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对生物刺激剂的新技术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重点展示了国内外最新的生物刺激剂品种,并通过研讨交流,为行业指明了一条更加科学、理性的发展之路。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副会长马春艳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3个方面:一是深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三是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些政策的颁布无一不是对生物刺激剂行业发展的利好。作为生物刺激剂的腐植酸、海藻肥、氨基酸等产品很早就作为新型肥料或复合肥料的增效剂,在农业应用上有着显著的效果,但对于其中的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当前生物刺激剂产品的发展良莠不齐、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这些问题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化肥在中国三十多年来的农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施用过量、结构失衡、管理主体缺失等带来的土壤酸化、营养失衡、农残超标等问题日益严重。对此,中国生物刺激剂发展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邵家华表示,当今国内外迅猛发展的生物刺激剂能有效提氮解磷固钾、补充中微量元素缺失短板、提高肥料及农药的利用率、改良和修复土壤、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增产提质,从而为解决上述问题和化肥提效增值做出应有的贡献。全球生物刺激剂市场报告显示,2018年生物刺激剂产品的全球市值预计将达到22.4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5%。在增长速度最快的亚太地区,中国市场的潜力将不可限量。
多功能化
是发展的根本出路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对氨基酸、有机酸类物质以及生物系列杀菌剂进行了功能性分析,并对生物刺激剂在功能型水溶肥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作了介绍。他认为,生物刺激剂生产企业应发挥原料资源优势,创新功能性原料,生产性价比高的水溶肥料,利用微生物菌剂、微生物代谢产物作为新型的功能性水溶肥料的活性物质添加剂,同时针对作物营养和土壤改良需求,实现套餐化产品组合与创新。
中国生物刺激剂发展联盟首席生物科学家陈绍荣表示,发展和提升我国生物刺激剂产业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所谓多功能化就是将各种生物刺激剂原料产品或简单加工产品应用特定的生产工艺进行复配和创新,增加产品的功能,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性价比,为农民解决一些制约农作物高产优质和应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难题,在促进化肥农药零增长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定义、定位、标准
一个也不能少
在论坛上,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对国外生物刺激剂的发展状况、政策及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他认为,当前生物刺激剂被冠以植物生长促进剂、生物活性剂、土壤改良剂、生长调节剂等不同的称谓,定义混乱且针对有机肥、有机矿物肥、栽培基质、土壤改善剂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性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生物刺激剂能够解决农药和化肥解决不了的问题,产品宣传和定位必须与传统肥料相区别。因此,明确生物刺激剂的定义、种类和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管体制和测试标准,建立统一的监管平台。
此外,商照聪还介绍了生物刺激剂领域的国家相关标准的制定情况。目前,中国正在制定的关于生物刺激剂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有:矿物源总腐植酸的测定、矿物源腐植酸肥料中可溶性腐植酸的测定、矿物源黄腐酸含量的测定、矿物源游离腐植酸含量的测定、腐植酸类肥料分类、农业用腐植酸和黄腐酸加工原料分类、农业用腐植酸钾、肥料中赤霉酸含量的测定、肥料中植物生长调理剂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