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在宏观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化肥行业同样承受着产能过剩、行情低迷的压力,化肥企业的整体业绩也呈现下滑态势。特别是氮肥、磷肥等基础肥料生产企业,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终端价格下调的压力,企业发展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作为磷肥行业龙头企业,贵州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那么面临当前的严峻形势,我国的磷肥行业该如何突围?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
亏损已成行业普遍现象
“行业确实是到了一个比较艰难的时期。”在分析当前的行业形势时,何光亮如此说。在过去的2016年,以基础肥料为主的生产企业存在着较普遍的亏损现象。从24家化肥上市公司的报表来看,2015年上半年亏损的公司有7家,而2016年上半年亏损企业达到10家,这10家企业中主要以氮肥、磷肥企业为主。何光亮表示,通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基础肥料的生产能力和世界水平是相当的,但是拉平的过程也是我国产能过剩的过程,供应过剩是目前这些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
何光亮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认为基础肥企业的亏损主要来自两个层面,第一是当年的经营性亏损。何光亮说:“比如去年四季度,我们基本上到了不敢生产的地步,越生产越亏,因为边际贡献开始走向负值。”由于这些企业的边际贡献变为负值,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在加剧。第二是企业发展模式带来的历史性问题在低谷的时候暴露了出来。历史性问题主要是:“过去,企业都在追求规模,好多企业还会去做一些贸易,由于这些公司体量太大,所需要的资金流过多。那么,现在世界经济不景气,银行对企业的授信额度大幅度下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资金问题就会暴露出来。由于市场低迷、资金短缺,大型基础肥料企业的亏损正在常态化。
多措并举破局产能过剩
上述问题虽然是针对上市公司进行的分析,但是这些问题对行业而言具有普遍性,对瓮福集团而言,同样也要面对上述问题。那么面对这些,瓮福集团该从哪里着手破局?何光亮认为,企业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产能、调结构,加强同行业之间的联合,提升企业效益。
何光亮说:“我们要保证这个行业的基本健康,就要考虑企业自律,借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东风,把最主要的矛盾——供应过剩给解决了。”据了解,从去年开始,国内的主要磷肥企业已经开始探讨减产能的事宜。
与此同时,瓮福集团也把调整产品结构切实地提上了日程。未来,瓮福将实施“三个三分之一”的结构调整,面向市场需求,加大差异化磷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等的开发和生产力度,实现磷酸价值最大化。
在去产能、调结构的同时,加强同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也十分必要。 今年2月12日,瓮福集团、开磷集团、云天化集团三方共同签署了《联合采购硫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于这次的合作,何光亮表示:“一方面由于磷肥产能过剩非常严重,客户端价格被打压;另一方面我们的生产要素价格还在涨,导致成本上涨。去年第三、四季度,一铵、二铵价格大幅下滑,但硫磺的价格还在涨,这是非常不健康、不正常的。我们三家成立合资公司,以此平台统一采购硫磺,就是为了增强磷肥企业的博弈能力,促进硫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瓮福集团在破局产能过剩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何光亮相信,通过去产能、调结构可以调整终端供需矛盾,通过加强同行业之间的联合可以降低生产要素的采购成本,从而提升企业效益。2016年的行业严冬已经过去,2017年的春天或许会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