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吉林德惠:天善联合社做活“小粒米”特色大产业

□《中国农资》记者 陈元邦

  春耕在即,勤劳的农民又将投入到新一轮的农业生产当中去。在经历了2016年粮价低迷、农资难卖的困境过后,吉林省德惠市天善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今年又多了两个任务:一是带领农民种植优质大米打造“岔路口”小粒香大米品牌;二是正式运行粮食储存平价物资兑换中心,切实解决农民卖粮难题,并将余粮兑换商品服务正式引入到农户的日常生活当中。近日,《中国农资》记者来到美丽的松花江畔德惠市岔路口镇,切身感受到天善联合社带给农户的创新式服务。

    德惠农民渴望:好大米能卖上好价钱

    提到东北,大家自然联想到的词语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里也是大家公认的国内优质大米产区。而处于松花江畔、自流灌区的德惠市岔路口镇,更是全国有名的粳稻产区,有“水稻第一镇”的美称。尽管地理条件优越,可是多年来,因为没有规模化种植和管理,导致水稻种植品种繁杂,并没有将东北大米的优势全部展现出来,卖难问题也困扰着当地农民。

    在天善联合社岔路口镇黎明村的粮库,记者见到了退休的老书记曲双合。老曲告诉记者,每一位岔路口人都知道岔路口大米好吃,一是因为处于松花江自流灌区,水质好;二是因为岔路口镇土壤下是草炭土,有助于给水稻提供多重营养物质;三是这里气候条件可以和日本北海道相媲美,产出的大米口感也是独特的香甜。“但就是因为农民种植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水稻种植品种繁多,有大粒、中粒、小粒、圆粒等不下百种,口感各不相同,因此在面向市场销售时大受影响,反而让一些口感不如这里的大米以低价后来居上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老曲说。

    “更让德惠大米降低竞争优势的是,部分米厂为了取得价格优势,掺入了陈米,严重影响德惠大米的整体形象。”对此,老曲坦言,唯有借助政府引导或是农民合作社统一管理的形式,寻找一个突出优势的水稻品种规模化种植,凭借着当地的水质、气候、土质等优势,再加上天善联合社在农资产品上严格把控和科学的田间管理,大幅度提升大米品质,树立品牌意识,才能让好大米卖上好价钱,让农民的劳动更有价值。

    规模化种植:发挥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发展适度规模化种植是德惠市的‘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天善联合社负责人马旭鸿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推行健康生态、绿色、有机种植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据了解,为了打造当地特色的小粒米品牌,天善联合社于2016年联合当地其他三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家大米加工厂和一家商贸公司共同组成了集产、供、销、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平台,切实引导、帮助农民种地,培养新农业时代的新农人,助力当地水稻种植产业转型升级。

    马旭鸿告诉记者,天善联合社坚持以“生态、绿色、安全”为发展宗旨,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为社员提供统一的良种,土肥、植保技术服务,农机服务,并执行统一的存储和销售,最终实现标准化生产。“经过一年的准备工作,联合社在岔路口镇现已成功流转土地4500亩,计划继续流转土地30000亩。联合社还聘请吉林省农科院土肥专家、农技讲师和当地种植能手等‘土专家’为社员提供从育苗、插秧一直到成熟全时期的种植指导,实现科学种田。”马旭鸿说。

    实现绿色种植,发展生态农业,农资产品的选择和使用尤其关键。除了精选小粒米优质良种给社员统一发放以外,在水稻田农药的选择使用上也颇为谨慎,全部采用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不仅为了保护健康土壤和水质,更是为了切实保障生产出大米的食用安全和高品质。在肥料的使用上,天善联合社针对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多种肥料产品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和调查,最终结果显示,采用测土配肥的方式为社员提供肥料不仅能实现科学精准施肥,还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用肥成本,更显优势的地方则在于配方肥可以根据小粒米的生长所需,配置适宜比例的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还可以在配方肥中添加有机肥、生物菌肥等,大大提升了小粒米的品质。

    据了解,天善联合社为了能够给农户带来放心肥,经过精心挑选,已经确定引进中国农资智能配肥机,在岔路口镇共同建立中国农资智能配肥中心,随时随地为农户提供测土配肥服务。3月1日,中国农资德惠市天善测土配肥运营中心正式开业,为岔路口镇新一年的春耕劳作加足马力。

    马旭鸿表示,测土配肥工作能够做到一户一测土,让农户真正了解自家的土壤养分含量,缺啥补啥,不再盲目施肥;同时,配肥中心随时欢迎农户前来参观监督,所用产品均为中农控股公司提供,而且配肥过程一目了然,再也不用为缺含量、买到假肥料而担心。

    打通产业链:成立余粮兑换中心,激活特色产业

        除了解决农户规模化、标准化种地问题,天善联合社更有大胆的新尝试,那就是建立粮食存储平价兑换中心,将余粮兑换商品服务正式引入到农户的日常生活当中。马旭鸿向记者介绍说:“兑换中心采取市场化运作,吸收农户手中余粮‘储蓄’,‘储户’可凭‘存折’随时提取、购粮、折现的新型粮食经营业态。农户走进兑换中心就像是进入了超市,用手中的存粮折子可随时平价支取兑换中心的米、面、油、茶等商品,而一些农资产品包括农机服务等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兑换。”

    兑换中心成立的基础是天善联合社能把农户储蓄的余粮有效的转换成货币或是其他农户所需商品,而这也是天善联合社大力发展小粒米种植的初衷之一。据了解,岔路口镇的小粒米品质高,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天善联合社不仅拥有自己的产品加工、储存业务,还和云、贵、川、黔等地的大型商超和加工厂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有了订单,天善联合社才能在粮食买卖、商品兑换服务上游刃有余。兑换中心的成立,在农户面临卖粮难或是手中没有现钱的情况下满足了农户的消费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

    农户是否会对兑换中心的模式感兴趣?能否接受这种余粮兑换的模式呢?马旭鸿认为,兑换中心的三大特点是吸引农户参与进来的重要保证:一是存取自由,“粮食”存取时间通常为一年,期间粮权不变,可随时提取存粮或兑现;二是保值增值,农户存粮后可以直接提取现金,金额根据市场价格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如果价格上涨,按上涨后价格结算,如粮价下跌,则可延缓兑换或兑换等值的粮油产品;三是兑换中心和本地便民连锁店联网,农户还可凭“存折”到联网商家兑换其他商品。“兑换中心目前采用的兑换办法有随行就市付现款;代收代储,活期结算付款;免费代收代储,制定收购暂行办法和收购合同。这一模式不仅能有效保障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更为当地粮食产业化经营提供新动力。”马旭鸿说。

    记者手记

    服务要抓农民需求痛点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迅速,我国粮食生产实现12年连增,吃饱饭已经不是问题,但随之而来的产能过剩、粮价低迷让农民面临着种地不赚钱的现实问题。但事实真是如此么?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小户种植、无特色种植才是导致卖粮难的根本问题,就像报道中曲双合说的,没有政府和农企的引导,不能形成规模化种植,粮食产量和食品安全难以符合新时期订单农业的发展需求。以岔路口镇为例,仅大米就有不下100个品种,其中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又因量少而难以维持大量的市场需求,以次充好更加破坏了良好的市场秩序,卖粮难这种尴尬境地在所难免。

    值得欣慰的是,善于发现问题的天善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积极正确的发展思路应对当前难题,发展规模化、特色化、可持续的种植模式,引导农民种植结构调整,发展地区特色农产品,帮助农民科学种地,加速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切实解决种地难、卖粮难问题。尤其德惠天善联合社推出的粮食储存平价物资兑换中心,让岔路口镇农民在粮价低迷时也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又解决了一个专业合作社解决不了的问题,天善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综合社会化服务走出了一条水稻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现阶段,各地农资经销商将发展专业合社作为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德惠天善联合社的做法值得各地农资经销商借鉴。将当地小特色变成大产业,这是农民的渴望,抓住这一需求痛点,农资行业服务转型升级也就落到了实处,为农服务也就会大有可为!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