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3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业社会化服务两会邀约农资企业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今年全国两会上,我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信阳文新茶叶公司董事长刘文新。他建议大力推行茶园“组织化社会化服务”,以解决制约茶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记者观察,茶叶种植领域的社会化服务不仅水平滞后,而且还有很多观念上的束缚。而这或许正是农资企业可以大展拳脚的一块“处女地”。

    中国是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占全球茶叶种植面积的61.7%,茶产业的发展关系到脱贫攻坚战略,关系到广大茶农的脱贫致富。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茶园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茶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茶园利用率和产量分布不均衡,无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在茶叶生产季节,需要外招大量的采茶工,茶季过后大量青壮年又外出务工,茶园维护常年依靠留守老人、妇女,因此管理粗放。效率低下、人工依赖严重、机械化程度低、绿色防控能力弱、管理成本过高等突出问题一直没得到彻底的解决。同时也对茶区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化生产、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推广等形成阻碍,破解茶产业发展的这一困局迫在眉睫。

    因此,刘文新建议在茶区大力推行“组织化社会化服务”,通过专业的服务公司,来破解茶园分散经营的难题。他认为,政府要引导推动,在茶区大力推行“组织化社会化服务”运营模式,组建专业化的服务公司,培育专业化的茶园管理机构,面向茶农开展茶园机耕、茶树施肥、茶园除草、病虫害防治、茶树修剪、机械化采摘等生产性服务。最终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茶产业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提升产能、保障质量的目的。

    记者在多年的采访中观察到,在经济作物中,茶叶种植的社会化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很多高效农业、甚至是大田作物中已经广泛推广实行的社会化综合服务,还茶叶种植中尚处于没有启动的状态。除此之外,茶园管理中还存在着观念误区,最典型的就是对农资产品“只用不说”的态度。可能是出于消费者对肥药使用误解的担心,茶区茶农,包括管理部门,对肥药的使用都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这严重妨碍了茶叶种植管理中农资科技的培训、提高。记者在茶山随处可见丢弃在茶树下的农药瓶子。事实上,以陈宗懋院士为代表的中国茶界科学家已经广泛宣传了“农药不等于农残”“农残不等于茶汤”的观念,并改变了世界上以干茶为检测物的做法,以最终茶汤来检验农残。但由于茶叶种植领域的封闭和羸弱,科学之光还远没有普照茶园。而这一点也成为茶园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哪里有痛点,哪里就呼唤药石针砭;哪里有空白,哪里就等待企业补填。以刘文新为代表的茶界龙头企业,不仅是向“两会”建言献策,也向农资界企业发出了邀约:茶叶种植的“社会化服务”呼唤农资企业!你来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