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科技指导灾后夺高产


    本报讯  在经历过今年夏季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后,经过专家及时技术指导,安徽省示范田的秋收水稻依然达到了丰产,最高产田测产达到865公斤。

    11月4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对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主要农作物涝渍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及“沿江环湖地区水稻涝灾恢复补救技术研究”课题,在舒城县千人桥镇所实施的“水稻涝灾后补偿促生技术”示范现场进行测评。

    专家随机选取三个块田全田机收,收获后称取鲜谷产量,并测定鲜谷的含水率,除杂后折算成标准水分(粳稻14.5%)的稻谷产量。其中,白湖农场麦-稻两熟制下超优千号钵苗机插平衡栽培百亩方平均亩产836.4公斤,最高产田达865公斤。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章秀福称,近些年来农业科技在自然灾害面前发挥的功效越来越大。在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通遭遇洪涝灾害之后,及时进行科学科技指导依然达到了高产,这也意味着我国水稻作物涝渍灾害防控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