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水价改革能否让农业用水“细水长流”?

□ 《中国农资》记者 徐 骞 陈元邦 蒋 政 胡泓林 雷雅茹

  看天吃饭的年代,农民心心念念期盼阳光雨露,农业现代化时代,农民把更多的希望寄托于水肥同步。今天的中国农业,“水”和“肥”是休戚相关,不可分割的两个热点话题。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出新政引导农资行业深化转型创新发展,同时也开始对水资源政策这一重点环节做出新的尝试。2016年国家出台《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剑锋直指科学利用水平较低、浪费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用水领域。

    农业用水价格调整究竟对农资行业乃至整个农业产业带来哪些深刻影响?近期,《中国农资》记者分赴全国各地,实地调查基层农业用水状态,与种植大户、农资经销商进行了探讨。

    农业水价改革 各地试点全面铺开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运行维护经费不足,农业用水管理不到位,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价格水平总体偏低,不能有效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环境成本,价格杠杆对促进节水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不仅造成农业用水方式粗放,而且难以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为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2016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6〕2号印发《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并提出总体目标: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普遍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化调整,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

    此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召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培训会,领会改革精神,制定实施方案。6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组织召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赵忠武强调,要科学制定改革任务实施的目标、任务及时间节点,根据地区条件,不搞一刀切,鼓励条件好的地区先行完成改革任务。在辽宁省,地方政府根据不同地区水资源状况、水管单位运行情况和用水户承受能力等实际,区分不同作物、水源和灌溉方式实行差别水价。全国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县——铁岭县、盘山县作为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已经积累许多宝贵经验。

    江苏省水利厅厅长李亚平提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需要着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农业灌溉供水计量设施;二是建立健全农业水权制度;三是加强农业取水许可管理;四是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五是深化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六是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七是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八是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实地调查 农民用水不知水“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价格司相关工作人员认为,本次改革最大的亮点是综合施策,即通过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管理节水、价格节水、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以及技术节水等手段的协同推进,来共同促进农业节水。而《中国农资》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发现,由于基层农民节水意识相对薄弱,农民实际收入依旧较低,农业用水收费在具体实施上存在不少困难,政策的全面铺开仍需时日。

    近年来,我国地表水利用状况趋于紧张,地下水超采现象日益严重,农业用水过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许多地区缺少水利计量、水权制度缺乏,能够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的水价机制还不健全,造成我国一些地方农业用水索求无度,农业大水漫灌现象依旧普遍。

    在山东沂南,农业灌溉用水没有独立的水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专项管理,大部分是以村或农户为单位自行打井进行农业灌溉。临沂隆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吕建田告诉记者:“在山东,像沂南这样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山区,经济类作物较多,解决农业灌溉只有打井抽采地下水。以村为单位的深井和大棚农户的浅井,施工费用在几百至几千元不等,由用水农户自行协商分摊,费用较为便宜,而用水收费方面则是一块空白。”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县,种植大户高庆捷每年都要照顾1000余亩马铃薯和1000余亩葵花。由于地区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较高,他早早在自家土地上搭建了滴灌设备。他告诉记者:“农村现行的水价以成本为基础确定,水费收取主要是以动力费为主,即按电费核算,一度电0.4元。每年的5月中旬到8月底,高庆捷要为作物进行为期三个半月的灌溉,灌溉1小时耗电32度,每亩地每年的水价成本在60元左右。当地农民认为,农业水价改革并不会对其产生影响,只有电价上涨会提高成本,但农村电价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农民用水不知“水贵”,归根结底是一个意识问题。记者在江西采访时,受访的农民老表一脸茫然:“水费?我们自己村子修的水渠,有的引河水,有的引山上雨水,自给自足,为什么要收费?再说我们一年种水稻收不了几个钱,多一点水费,农民的日子就更难一点。” 

    行业回音  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务之急

    水价改革目的不是增加农民负担,而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而避免农业用水收费成为农民负担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稳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事实上,对于高庆捷这样成熟的大户、能手来说,实际用水成本的微调并没有太多阻力。高庆捷告诉记者:“每年土地流转费用、化肥农药消费、水费的总成本约为2400-2600元/亩。”这样高的成本,仍有可观盈利,客观上说明农业水价改革能够在规模化种植区域,尤其是经济作物种植区域顺利推广。

    而在传统的农业种植区,如果增加农民的前期投入,对于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将造成不小伤害。陕西渭南农资公司副总经理柳志荣介绍说“目前陕西水肥一体化水平还比较落后,甚至在主要的经济作物产区,如白水、大荔滴灌溉都不是很普遍。当地农业使用地下水很少,多引泾河、渭河水入沟渠。如果水价改革明显增加农民成本,实施起来将有很大难度。”对于这种问题,呼和浩特农资经销商表示:“农业水价改革对于节水农业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对于水溶性肥料、液体加肥站等产品、项目是一个利好消息。不过,这种利好必须以推动农民种植结构调整作为前提。”

    随着国家农业水利建设不断加速、农业用水价格改革不断深入,农资行业普遍认为中国灌溉设施企业已经迎来最为宝贵的发展机遇期。对此甘肃大禹节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占祥表示认可,他说:“农业水价改革的主旨是在保证农民基本用水需求的同时,建立‘多用水多花钱,少用水少花钱,不用水得补贴’的机制,实现既不在总体上增加农民负担,又促进节约用水的目标。目前农业水价改革工作正在推进,这为灌溉企业带来重大利好,而且引入水权流转制度,可以为少用水的农民带来收益,有效地促使农业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此外,水利部门正在加快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并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集成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农机农艺节水技术,全面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因此我国对于节水设备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灌溉设施生产企业发展空间巨大。”

    记者手记

    改革要从长计议

    农业要持续发展,农业用水要高效利用,细水长流,这将是改变农民施肥方式,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一个良好切入点,必须从长计议。

    此前,记者从农业部相关专家口中得知,各省地方性文件出台后,水价改革区域试点随之启动,但是难度很大。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原有用水方式短期内难以改变,农业灌溉设施配套需要时间。而且水价要让农民种地划得来,如何制定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水价政策,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研讨。

    水价改革的难点,一是意识引导,二是成本控制。意识引导方面,《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同时建立节水奖励机制,根据节水量对采取节水措施、调整种植结构节水的规模经营主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户给予奖励,提高用户主动节水的意识和积极性。

    而在成本控制方面,提高农民收入问题是根本办法,而提高农民收入,关键在于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SQM(北京)贸易有限公司中国区销售和市场总监张贵民向记者感叹:“市场上高端水溶肥每吨价格在8000-10000元,大田种植再节水也不会选用这种高价产品。很多人说农业节水政策是对农业节水灌溉事业的重大支持,是对国内水溶肥行业的重大利好。在我们看来,由水价改革推动的种植结构调整才是真正的机遇。它一方面能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另一方面也将扩大国内高端水溶肥消费市场。农民接受政策需要时间,农资行业期盼的水溶肥‘蛋糕’也需要等待。”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