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时代楷模”李守江:把梦想大写在千里戈壁上

《中国农资》记者 阴剑锋 徐 骞

2014年李守江率“访民情、聚民心、惠民生”工作组深入基层慰问。

    新闻聚焦

    罗布泊,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被世人称作“死亡之海”,寸草不生,飞鸟不渡。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也是一片铸造梦想的圣地。

    在这片生命禁区中,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守江和他的团队,16年坚守在茫茫戈壁,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硫酸钾肥生产基地,创造了“罗钾速度”和“罗钾质量”,孕育出“罗钾精神”,在“死亡之海”创造出世界奇迹。

    近日,中央宣传部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李守江和骆抗先的先进事迹,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时代楷模”李守江和骆抗先的表彰决定》,并号召全社会向“时代楷模”学习。

    作为一名罗布泊钾盐开发的创业者和见证者,李守江经历了国投罗钾公司成立、成长到成为世界级硫酸钾航母的每一个进程。青丝生白发,烈日燃青春,李守江带领罗钾团队将中国梦大写在茫茫戈壁之上。

    7月流火,记者奔赴边塞新疆,走进罗布泊……

    这里没有水,他们播下梦想的种子

    有一种花叫盐花,它生长在荒原之上,无枝无叶,皎洁光明,绽放着一个泱泱大国的丰收梦想。

    16年前,33岁的李守江穿上厚实的胶鞋,告别车水马龙的都市。怀揣梦想,迎着风沙,与第一批创业者一起踏进了荒凉的罗布泊。

    上世纪90年代末,地质工作者在罗布泊发现了世界最大的硫酸盐型含钾卤水矿床。当时,中国是钾肥消费大国,但钾矿资源却严重匮乏,70%以上的钾肥靠进口。世界上少数国家垄断了全球90%的钾肥生产和贸易,中国在进口钾肥的谈判桌上几乎没有话语权。

    “我感到非常兴奋,觉得这是一次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好机会。”罗布泊里的重大发现让许多人热血沸腾,李守江就是其中的一个。

    1987年,李守江从武汉工业大学选矿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新疆有色地质勘察工程公司工作。由于表现出色,1996年,年仅30岁的李守江成为中国有色总公司重点培养的后备技术人才。而当1999年,新疆罗布泊钾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揭开罗布泊钾盐开发序幕的时候,33岁的李守江走进戈壁滩,他和一群年龄、经历各不相同的创业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在罗布泊,用生命与激情唤醒了沉寂多年的罗布泊。

    选择了罗布泊,就意味着选择了寂寞,选择了“苦”和“难”。

    进入罗布泊,放眼望去,到处是起伏不平的盐壳地貌,这里没有水,没有路,也没有人烟。炎热的7月,地表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湿度几乎为零,身上出再多的汗,衣服始终是干的。“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来罗布泊时的感觉,就像到了月球一样,在这里看地平线是弧形的,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李守江回忆说。

    罗布泊的生活与艰辛相伴,但更让这些创业者刻骨铭心的是“难”。

    与世界上大多数盐湖卤水化学组成不同,罗布泊卤水资源中钾、硫比例严重失衡,而当地又极度缺水,罗布泊卤水开发难度异常之大,没有任何成熟的技术可供借鉴,基础设施几近空白。

    当时请来的世界著名钾盐专家看了生产环境,都对这里生产硫酸钾不看好。面对困难和否定,创业者没有丝毫动摇,决心要研发出适合罗布泊资源特点的工艺技术,让中国用上质优价廉的钾肥。

    “罗布泊的开发在全世界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这迫使我们自主研发,自己解决资源开发的技术问题。”自此,研发团队展开了罗布泊开发史上最系统、最全面、最切合实际也最艰苦卓绝的加工工艺试验研究。

    迎来酷夏,送走严冬,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渐渐触摸成功……终于,历时4年,以超常的速度在罗布泊腹地开展了探索性试验、小试、中试,成功解决了罗布泊卤水钾、硫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攻克了用微咸水代替淡水生产优质硫酸钾的关键性技术,建成了工业试验厂。2004年,“罗布泊地区钾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罗布泊首个盐田、输卤渠、采卤渠建成并投入使用,硫酸钾生产拉开序幕;2003年7月,罗布泊牌硫酸钾产品问世;2008年,国投罗钾120万吨钾肥生产线正式投产,一举跃升为世界产能最大的硫酸钾生产企业。

    项目建成投产后,实现了单厂生产规模全球最大,产品质量世界第一,标志着中国已迈入世界硫酸钾生产大国行列,世界硫酸钾生产格局从此改变,我国钾肥供应紧缺局面开始缓解。

    “罗布泊沉睡得太久,我们必须用热血将这片土地唤醒。”如今,在茫茫戈壁上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钾肥工厂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罗布泊已经醒来。

    这里有热血,烈日风沙见证航母崛起

    有一群人叫钾盐人,如同胡杨,扎根戈壁,豪饮风霜,战天斗地,在岁月的熔炉里,将自己锻造成戈壁铁人。

    “对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唯有创新才能生存,罗钾的创新除了技术创新,还要进行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作为一名罗布泊钾盐开发的创业者和见证者,李守江经历了公司成立、成长到成为硫酸钾航母的每一个进程。

    罗布泊钾盐开发的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研发为主的创业阶段;第二阶段是以120万吨项目建设为主的产业化阶段;第三阶段是以罗钾精神引领企业,硫酸钾航母扬帆起航的阶段。

    2004年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将战略的目光聚焦在了罗布泊,为罗钾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希望,公司进入了大规模产业化阶段。李守江和团队迅速开展了增资扩股工作,以最短的时间把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2006年,年产120万吨钾肥项目开工建设;2008年,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2011年11月,达到月度设计生产能力。正是在国投强有力的推动下,罗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罗钾速度”和“罗钾质量”。

    在罗布泊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中,李守江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创新,以科技创新驱动升级,不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攻关机制,研发出了适合罗布泊特点的用卤水生产硫酸钾的新工艺技术,为罗钾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下转5版)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