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当农资连锁遇上电商:
农资流通将迎来一场变革

《中国农资》记者 张高科 胡泓林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计划的推进,农资电商发展越来越火,而农资连锁不温不火,似乎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可喜的是,近期许多农资连锁企业也借“网”转型升级,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电商,逐步实现线上线下对接,延伸服务。作为两种不同的模式,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当农资连锁遇到农资电商,对于农资流通企业来说能否擦出火花?能否推动行业服务模式的变革?两种模式对接对于农村市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成了行业关注的热点。近日,《中国农资》记者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采访了业内有关人士。

    NO1 农资连锁不温不火 连而不锁是关键

    自2003年,农业部发布《关于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强调“必须积极引导、大力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以来,各种形式和体制的农资连锁经营企业迅速崛起。统计显示,中国开展连锁经营的农资流通企业超过4000家。

    多年来,中国农资连锁经营以供销社为基础快速发展,农资连锁经营企业数量、连锁网点数量和农资销售额均实现了数倍增长,各地农资连锁经营类型多样化发展,农资连锁经营也实现了跨区域服务。农资连锁经营对于规范农资流通市场秩序,提高农资流通企业竞争力,保障农资产品质量,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农资市场固有的特性、农资连锁企业自身不足以及农资连锁经营环境仍不完善,导致我国农资连锁经营仍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浙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路平认为,农资连锁往往表现为“连而不锁”,虽然连锁企业有统一的标识,甚至有统一的下单系统,但缺乏统一的运营和管理,品牌运营方和加盟方还是简单的客商关系,难以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

    汪路平告诉记者:“我们判断农资连锁是否成功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加盟方通过参与连锁经营能否增加客源,能否扩大销售,能否提升服务能力,能否增加服务内容,能否获得更好的货源,从而提升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二是品牌运营方是否拥有统一的服务标准,运营体系和管理体系;能否整合系统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更高的运行效率和更优的服务品质来获得消费者;能否形成品牌溢价,或者竞争优势。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以上这些,农资连锁经营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华农(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e农”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小兵认为,农资连锁这种模式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难题,主要是由于服务没有真正的落地。一些跨区域的农资企业做连锁,但没有真正的服务功能,这就导致了农资连锁“连而不锁”。

    除了以上分析,农资连锁模式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并不顺利,根据调研也有其内因,主要是行业产能过剩和竞争激烈。由于产能过剩,企业议价能力弱,农资价格波动也加剧了农资连锁企业风险。对于流通企业来说,费用控制来自于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由于我国农资消费具有产品种类多、地域广、季节性波动大的特点,对库存的调配能力和物流管理能力要求很高,只有通过合理调配采购、库存,压缩运营成本,通过强大供应链管理获取较高利润率和营业周转率才能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但是目前,国内农资连锁企业普遍没有实现规范化及标准化管理,服务体系也不健全。

    NO2

    电商遇上连锁擦出火花

    农资连锁遇上电商   或解决连而不锁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4G网络、智能手机等公共应用的普及,这为农资电商发展提供了最优质的信息化土壤。农资电商的探索和应用,反作用于行业,又加快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可以说是推动了农资连锁的发展。

    汪路平认为,农资连锁和农资电商是相互融合发展的,互为补充的。“农资电商与农资连锁的关系,更像是电商平台与物流行业的关系,相互促进和发展。农资电商可以根据地域和服务能力,选择一些农资连锁行业加盟合作。农资连锁行业也可以选择与多个农资电商平台开展业务对接,战略合作。农资电商也可以自建线下连锁网络,建立自身的线下服务体系。反之,一些规模大、能力强的农资连锁企业也可以自建电商平台。”

    黄小兵则表示,从国内的农资连锁发展来看,全国性的农资连锁成功案例几乎没有,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资电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逐步解决农资连锁“连而不锁”的难题。黄小兵解释说:“农资连锁模式其实是借鉴了超市连锁模式,但超市的主营产品是快消品,是不需要服务的,而农资产品具有服务的属性,只是简单的卖东西,服务跟不上的话,肯定是发展不起来的。所以农资连锁不是讲简单的几个统一,而是要利用互联网思维将服务落到实处。”

    黄小兵强调,农资电商和农资连锁是协同发展的。“其实我们所说的农资电商仅仅是互联网+农业中很小的一部分,传统的农资企业更应该站在互联网+农业的高度去看待农资电商,通过农资+互联网,实现服务的真正落地。对于传统的农资企业来说,当前的重点工作应该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流程优化、供应链整合升级,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研发技术、改进售后,而不是简单去网上建一个化肥产品的电商平台。我国区域性比较强,所以在落地到各地时,要和当地政府做好衔接,适应当地的发展氛围,未来的农资连锁模式发展肯定不是依靠大规模开店,而是通过合作、兼并重组,整合地方性的农资服务体系。”

    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陆立新认为,农资连锁模式对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创建全新的管理模式和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与手段,通过服务、培训使得加盟商能够逐步与授权方形成共同的营销理念,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进而形成利益共同体,将连锁真正的“锁”起来。随着农资电商的出现,激发了企业互联网思维,为创建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与手段创造了条件。

    近水楼台先得月

    农资连锁遇上电商

    在过去的2015年,阿里与京东两大互联网巨头重拳出击,都将农村电商作为了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引起行业关注,并且进入农资流通领域。

    互联网企业进入农资领域的目的是为了颠覆,而作为传统的农资连锁企业则是要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来优化产业链。黄小兵表示:“目前农资电商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物流配送和服务,而传统的连锁企业扎根农村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积,不但具有现成的网络,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服务能力,所以说农资连锁企业发展电商具有先天优势,势必赢得发展新机遇。”

    汪路平认为,阿里和京东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他们着眼于布局整个农村市场。“目前开展得最顺利的是工业品下乡。在阿里、京东的体系里农资产品的交易体量目前相比较还不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农技支持,但这不代表他们会放弃这块市场,后续一定会有大的调整和大的动作。”

    汪路平强调,农资经营中,无论是连锁还是电商,谁也跳不过农技服务,谁抓住了农技服务,谁就抓住了战略制高点,这也正是农资连锁企业的优势。“近年来,农资经营单一的贸易属性逐渐弱化,而基于生产全过程的综合服务属性进一步加强,而农技服务又是所有服务中首当其冲、重中之重的。传统农资连锁企业通过农技服务,做好‘最后一公里’,最大程度上抵抗电商冲击。而农资电商积极探索破局,通过O2O线上、线下相结合,互联网+农技服务,创新服务体验。在农资行业中,行业过度竞争,赊销现象普遍,已成为行业痼疾,虽然改变现状的难度很大,但行业呼唤改变的内生动力也很强,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成熟、技术的演变,农资电商很有可能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有所突破。可以说是线下连锁企业与线上农资电商加强融合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互利共赢。”

(下转5版)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