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让“互联网+”现代农业在“阡陌”间交错相通
“首期阡陌科技农业大数据沙龙”在京圆满落幕
《中国农资》记者 陈 熙

      近日,由安徽阡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芜湖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期阡陌科技农业大数据沙龙”在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圆满落幕。此次沙龙邀请了农业部、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领导,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阡陌科技CEO郭丹,以及包括国家级项目带头人、资本大咖、“互联网+”现代农业创业者、政界、学术界、金融界精英、一流媒体、名校高材生在内的200余人出席活动。他们对中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由阡陌科技倡议成立农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为所有关心、投身“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人搭建一个公益性平台,共同谋求中国“互联网+”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会上,孙九林院士带来名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的主题演讲,表示中国农业虽拥有“互联网+”巨大政策红利的大背景,但也面临农业的产业成熟度尚处在资本周期阶段的现状。“我国农业尚有5大问题亟待解决,这包括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土地规模化经营与生产效率效益问题、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如何进一步解决贫困问题。”

    诸多农业发展问题的存在,让“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创业者也面临诸多困境。郭丹总结企业面临3大问题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网络普及度低、智能手机普及度低、网络化办公程度低导致业务推进缓慢;交通不便利,给农资运输带来不便,让农资成本大幅增加;农民知识水平的欠缺和专业人才的缺失,让“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利好打了折扣。

    “随着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生产服务和农民生活服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会上,郭丹代表阡陌科技倡议发起成立“农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得到众多与会嘉宾的支持。郭丹表示,农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创立,就是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公益性平台,尽可能地集合一切资源,让所有关注农业发展的有识之士汇聚在一起,实现资源整合、专业化分工,从产、学、研多方面全面推进,更好地为农服务、为创业者服务,共同推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互联网+”现代农业资源大整合的初衷,是通过“互联网+”把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加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而这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郭丹认为,想要彻底变传统思维为互联网思维方式,核心在于落地。“借用阡陌科技的愿景,整合各方资源,让‘互联网+’在阡陌之间通达有无,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记者手记

  产品接受度低、平台推广难、运营成本高、资金周转慢……当一家企业响应“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政策号召,并决心投入资本做平台的时候,你会发现:无论是营造农业大数据中心、统合农田管理系统;还是构建农技服务平台、农业投入品可追溯平台;甚至是敢于试水农资电商……“互联网+”农业真正的难处是如何落地、如何让“互联在阡陌之间”通达有无的问题。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