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记者手记
变通趋时 穷变通久


    在肥料行业后起之秀的凌厉攻势下,国内老牌磷肥生产商学会了两条腿走路:传统产品提质增效,创新肥料加速进场。技术雄厚、资源充沛,我们没有理由怀疑龙头企业会在产品竞赛中落入下风。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下,一项技术不足以拯救一家企业,一款产品也难以挽回效益危机。打造现代肥企,转型要突破阻力,创新要保证耐力。成功的企业用心做产品,成熟的市场为这份心意点燃生机。

    爱笑的女生运气不会太坏,放开双手的磷企生存不会太难。人们做销售时总喜欢把服务挂在嘴边,这份服务如何检验?经销商的态度、消费者的认可是唯一标准。内蒙古呼和浩特,记者与某龙头磷肥企业营销负责人共处一室。“年初销售好吗?”“还可以,正常水平。”“市场说二铵走货难,你家库存多吗?”“欠2万吨货,产能跟不上,这几天正在退款。”都说市场寒冬,都言企业艰难。寒否?难否?

    变通趋时,穷变通久。去产能不是单纯的去除过剩产能或者所谓的落后产能,去产能重在调结构,这同样也是供给侧改革的突破方向。顺应我国正在悄然转变的农业实情、研制适应农业发展方向和农业生产方式改变的产品,特别是符合现在所提倡的零增长、水肥一体化,都是我国传统肥料生产企业所该面临的现实性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大化肥的范畴内,磷肥企业正在转型中,他们的市场意识更强、行动更早,成效也就越明显。无论是延伸到产品、渠道、产业链,抑或是农化服务的方方面面。

    总之,谁转型早、转型巧,谁将会收获微笑。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