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福建:一次寒潮引发农民急呼 农业保险

《中国农资》记者 蒋 政

在福建漳州地区,香蕉园被寒潮侵袭,农户损失惨重。

    开篇语

    随着全国各地气温普遍回升,一年一季的春耕由南向北陆续开启,春耕的启动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增产和经济走向。今年恰逢我国 “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步入开局之年的农资市场又遇到了新问题、新形势、新变化,2016年的农资企业又将如何应对?为此,《中国农资》记者前往春耕一线进行深入采访,并做一系列报道。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在遭遇近十年最强的降温雨雪灾害天气后,福建省春季农业生产同往年相比冷清了不少。香蕉园里枯枝败叶,田地里少有人影。农资经销商在店里百无聊赖地喝着茶水,在本是销售旺季的日子里消磨着时间。与此同时,呼吁农业保险尽快完善的声音日趋升温。这场灾害不经意间成为了当地农业保险尽快完善出台的推手。

    寒潮来袭,农资销售遇冷

    年初的一场寒潮让整个福建农资销售陷入了“僵硬”状态。

    在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记者来到林语堂纪念馆。这个被香蕉树包围的旅游景点,因为受年初寒潮影响,周边环境略显萧条。林语堂雕塑立在那里,“遥望”远方,本该绿油油的山坡,却放眼枯黄。

    今年1月,福建遭遇了近十年来最强的降温雨雪灾害天气。福州、厦门等6地显示气温跌破历史极值,最低温度达到-10.7度。全省种植业受灾230.3万亩,成灾117.6万亩,绝收37.1万亩,直接损失38.56亿元。

    在这场寒潮中,受影响的不止是经济作物,农资市场也被卷到这个漩涡中。吴玉南深深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他的农资店位于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已经经营了七八年之久。他告诉记者,当地经济作物以香蕉、麻笋为主,受到的冲击也最大。“附近的香蕉和麻笋基本上都冻死了。农民大多没有购买农业保险,损失惨重。这也致使农民用肥积极性不高。”记者在他的农资店采访的几个小时期间,并没有发现有农户前来购买肥料。“作物受灾,农民如果补救就会增加成本,导致他们在用肥上更加犹豫。”他对记者分析道,一方面,农民会选用低端肥料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农民会减少化肥使用量。

    在离他家十几公里之外的龙山镇,农资经销商陈茂金更为苦恼。他的农资店位于公路旁边,路对面就是香蕉田。每天看着对面枯死的香蕉树,他就为今年的销售发愁。“往年过了大年初三,农民就陆陆续续购肥了。现在正月十五都过去了,我的店里也不见人气。”然而,更让他担忧的是,那些赊销账本何时能够清零。“去年,我赊出去的货款有20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我收回来的货款只有100万左右。”想到余下来的100多万欠款,陈茂金就愁得直叹气。“去年农产品市场行情不好,今年又有寒潮,老百姓手里没有富余的钱。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也不好一直追着人家要钱。”

    农资市场“靠天吃饭”

    事实上,灾害天气经常“光顾”福建地区。在福建省春季农业生产视频会议上,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姜绍丰指出,2015年早季农业生产先后遭遇低温、寡照、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影响。“5.22”洪灾导致早稻13.9万亩受灾;“7.22”洪灾导致全省水稻受灾面积23.78万亩。下半年,“苏迪罗”台风导致中、晚稻受灾52.3万亩。“杜鹃”台风导致中、晚稻受灾23.73万亩,。9月中旬起北部地区出现较长时间的寒露风天气,部分县市持续时间长达11天,导致晚稻大量空壳,灾情严重的田块出现“翘穗头”。

    根据福建省农业厅公开的资料显示,目前多数福建省内化肥品种零售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或小幅下跌。据1月底全省对16个肥料品种调查点的调查,8个常用肥料品种全省平均零售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尿素、钙镁磷肥、国产低浓度(25%)复混肥3个品种零售价格略有下跌,跌幅为0.9%-2.4%;其他5个品种价格涨幅也仅在1.0%-1.8%。

    与此同时,农产品市场行情也在左右着备肥进展。肖玉平作为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副经理,十分清楚当地农户在用肥上的心理变化。“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他们用肥‘不差钱’,高端肥销路很好。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他们用肥积极性差。”他分析道,今年春耕市场的旺季不会再像往年那样火爆了。

    面对当下低迷的农资市场,农资经销商感受到了这种从下至上的销售阻力。他们除了选择等待,并没有更好的应对办法。“等作物从寒潮的侵袭中缓过劲儿来,期待农产品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准并保持稳定。”肖玉平说。

    农业保险应及时补位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资深分析师马文峰认为,在自然灾害面前,农资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应该更加积极地应对。其中,农业保险就是主要的利器之一。

    在发达国家,农业保险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统计,目前美国提供补贴的农作物和畜牧产品保险多达130多项,而我国中央财政补贴品种只有15种。

    福建保监局公开的资料显示,福建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险种已由试点初期的5个基本险种增至16个,基本涵盖农村种养殖业的主要领域。目前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农村住房保险、水稻种植保险、蔬菜种植保险等。除部分险种全部由政府出资投保外,多数农险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市场运作、自愿投保”的原则,农户只需缴纳部分保费就能投保,剩余保费由财政资金补贴。

    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普通农户的投保意识较弱,不愿意多出钱来获取更高的保障水平。陈茂金感慨道:“倘若当地农户购买农业保险,今年或多或少会挽回一些损失。我的赊销账单也会少一些。”福建龙益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毅荣也表示,在福建地区,农资企业参与农户农业保险的案例并不多见。

    在这方面,河北廊坊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一定经验。据该公司总经理杨春华介绍,目前廊坊绿园农业产业链内的10万亩耕地均已投保,缴纳保险标准为18元/亩,在当前政策支持下,个人实际应缴不足4元/亩,保险费用由公司统一支付。保险最高赔付金额380元/亩,根据受损情况不同按不同比例赔付。不过,她也表示,对普通农民来说,购买农业保险是比较陌生的话题。对受灾不是很频繁的地区,农民没有投保意识,大田种植作物的农业保险赔付额也比较低,很难激发农民兴趣,而且多数保险赔付手续繁琐,农民有抗拒心理。

    马文峰表示,福建地区靠近东南沿海,极端天气频繁,农业保险应该提升至更显眼的位置上。农资企业如果能够将农业保险纳入自身服务体系当中,对自身销量会产生巨大的刺激,同时增加客户的忠诚度。另外,农资企业可以依托自身优势、渠道优势,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更加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让农民得到切实的收益。

    记者手记

    给农民上份保险 农资也有了保障

    一次寒潮让福建农民急呼农业保险,如果上了农业保险,农民就不会被动接受灾害,一筹莫展。如果有了农业保险,农民就可以较快恢复农业生产,或有个长远打算调整种植结构,农资市场也就不会遇冷。然而,谁来组织这一家一户农民上保险呢? 

    农民生产不能持续进行,农资也就没有稳定的市场。类似漳州香蕉受灾的情况各地还有很多,农业生产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步伐逐步加快,然而靠天吃饭的局面必须改变。在农业保险尚未普及的今天,农资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同保险公司合作,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开辟一条全新的服务道路。

    作为为农服务的农资企业提供农业保险服务,拥有天然的人员、渠道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理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农资企业更加了解农民诉求,倘若在国家规定的框架内推出更能为农民所接受,更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能够帮助农民将损失降到最低。给农民投一份保险,农资企业也就给自己上了一份保险,也就有了市场保障。另一方面,农资企业通过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可以让自有品牌更加深入人心,进而培育更多忠诚客户,并与农民形成“鱼水关系”,能够进一步巩固市场。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