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 郑晓
2015年已经离我们远去,农资行业的接力棒也随之传向了2016年。我们面对压力,砥砺前行;我们充满梦想,迎接挑战!希望新的一年里各项改革措施顺利进行,农资行业转型升级加速,市场能趋于好转,农民为丰收喜悦,经销商不再为卖肥烦忧。《中国农资》将继续为行业发声,多关注微信订阅号:中国农资传媒,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来迎接了不起的挑战!
《中国农资》记者 陈 熙
2015化肥行业在跌宕中起伏,尘埃落定。也许艰难、多变、难以琢磨将是我们对2016的定义。全行业经历过深海潜行,站立在悬崖峭壁,只能是背水一战。这一战,必将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在灿烂星空下打出属于希望的烟火;而这最美好的梦想,一定会在这片温暖的热土中萌芽、生长,在某个静谧的夜晚,悄然幻化出惊艳的果实。猴观盛世开新宇,春苑百花尽吐香!2016,你要接招,我陪你接招,我们走着瞧!
《中国农资》编辑 贾然然
2015年已悄然离去,带着美好的诉求和新年期许迎接2016年。过去一年走过的脚步,留下的是艰辛和攀登的苦,未来一年里展望的路,仍需带着更高的理想继续付出。2016年,希望农资行业的发展稳中有升,农业改革条例更接地气,农资企业更快实现转型升级。《中国农资》将继续发挥新闻媒体在政策导向、舆论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农资行业的加速发展搭桥铺路,为行业内的创新榜样提供广阔舞台。
《中国农资》编辑 姜美怡
欢送2015,喜迎2016。过去的一年,是努力向上、不断拼搏的一年,也是迈上社会,开始成长的一年。感恩,对于农资行业来说,2015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祝福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和在各行各业不断打拼的骄子,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切顺利。
《中国农资》记者 史晔坤
2016年是希望的开始,2016年是寒冷的终结。在过去的冬日里,复合肥市场经历了寒潮,也酝酿了温暖。在新的政策和形势下,复合肥人仍将秉承“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九字真言,努力调整和改进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有效供给”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即将到来,让我们坚定信心,排除万难,笑对未来,为了2016复合肥的明天而前进。
《中国农资》记者 陈元邦
阳光带来温暖而雨露带来芬芳,黑夜带来沉静而月色带来思乡。时光穿梭而变幻无常,岁月静好而情意柔肠。景色过隙而梦境辗转,万物生长而终于往往。于是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历经四季,夏有凉风冬有暖阳春有花开秋有果香,而后我们说这就是希望。2015,农资行业在面对优惠政策取消,市场拥挤,经济下行等种种困境,力求转型升级,谋求多种形式经营开拓进取,奋勇而激情的农资人定会在短暂的寒冬蛰伏过后再迎新春!
《中国农资》编辑 童 玲
农资行业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行业,危机中充满着机遇。电价优惠取消、增值税复征、价格跌荡、行情不稳、粮价下跌、市场扑朔、观望浓厚……过去的一年可谓五味杂陈。新年开启新希望,新征程承载新梦想。2015已然过去,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愿广大同仁满怀信心和希望,共同抵御风险,携手并肩,一起迎接更加美好的春天!
《中国农资》记者 刘一凡
风云激荡的2015已经过去,满怀期待的2016姗姗而来。去年的农资圈,面对去产能、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考验,以顽强的生命力挺过了寒冬低谷。面对充满未知和无限可能的2016,中国农资传媒将继续为农资市场献策发声,与农资人携起手来,共同开创新年景,打赢一场漂亮仗!
《中国农资》记者 徐 骞
感谢霸道恣睢的凛凛寒风
带给我一个童话般的冰天雪地
和一个久违的臃肿冬季
遥盼新年的日子里
多少人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
悄悄摆弄着一年回忆
是谁用浪漫画笔勾勒丰茂胜景
是谁又翻开新页写下与农同行
是谁在寒冬腊月依旧心生温暖
是谁撷幸福果实播撒希望黎明
感谢你带来的生机绿意
祝福你在这丙申猴年能奋起千钧
和煦的晨光里
清茶与报纸是你的最佳伴侣
当你遇见我
请不要吝啬点赞好评
正如我用僵硬的手指打字时
想到你抚卷微笑的美丽心情
《中国农资》编辑 李 阳
羊辞旧岁山佩玉,猴接新年日流金。过去的2015年,农资行业经历政策、行业、市场的重重洗礼,这一年虽然艰难,但也有电商、转型、融合等创新的惊喜,这一年,农资行业也依然精彩。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作为《中国农资》的记者,我们愿意用专业的视角、深入的调研、客观的分析来见证行业的变革与创新。2016年,让《中国农资》传媒伴随着农资行业一起前行,用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果、新媒体,开创新局面,唱响新旋律。
《中国农资》记者 胡泓林
喜鹊登枝春意芳,亲人相聚室增光。佳酿一樽三日醉,留得余味整年香。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即将来临,对于常年在外奔波忙碌的农资人来说,“回家过年”这四个字代表着幸福和温暖,代表着热闹和喜庆,代表着团圆和欢聚。在此,祝福全国农资同仁生活和和美美,事业蒸蒸日上,猴年行大运,猴年发大财!希望中国农资行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冲破雾霾,迎来蓝天!愿我们《中国农资》传媒的家人们相亲相爱,共创辉煌!
《中国农资》记者 蒋 政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行业内出现多种声音共存的现象。大众对新闻的态度由之前的“来者不拒”变成现在的“挑三拣四”。如何从众多声音当中寻找到对行业、对自己更有价值的信息,成为每一个从业者必备的素质。新一年,我会继续秉承中国农资传媒惯有的新闻态度,保持对行业的热爱,站在客观事实的层面,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温度,努力做到当万众欢腾的时候学会聆听,当舆论沉默的时候敢于说出自己的声音,为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农资》记者 宋安勇
星移斗转,丙申近前。回眸乙未,犹在眼帘。
乙未岁初,一号文件。政策发布,重磅炸弹。
氮磷钾硫,产能所限。波及企业,彻地连天。
谋求转型,颠覆前观。电商平台,纷纷上线。
规模农业,科学发展。大胆创新,土地托管。
实力企业,土地流转。吞乡掠村,雄心豪胆。
时值九月,增值税复。价格未涨,何谈出路。
多重经销,副业反哺。业界大佬,共饮屠苏。
岁至初冬,粮价无功。哀叹之声,耳边隆隆。
《中国农资》,洞察始终。记者足迹,南北西东。
业界资讯,吾辈把握。农资风骨,吾辈传播。
年年难过,年年得过。今朝岁首,切莫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