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父亲·农具

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刘艳芹

    父亲已经年过六旬,而我们姐弟几个均在外工作,田地间的事自然是插不上手。担心父亲太过劳累,我们一致劝说父亲将家里的几亩责任田转让给乡邻耕种,但是父亲不太愿意,总说自己还能应付。弟弟无奈之下,给父亲买一个旋耕机,尽可能减轻父亲的工作强度。

    看着父亲新买的旋耕机,我想起1980年秋季,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分田到户,村里对农具进行统筹分配的情景。因为农具数量不够,村里就让每家派一个人采取抓阄的形式进行分配。抓阄在一个空旷的稻场上进行。那天全村的人都到了,极其热闹,仿佛是在举行一场空前的盛事。在那个公有制刚结束的年代,各家在农具方面基本上都是一无所有,谁都想在这次的农具分配中能有个好运气。各家都是安排一家之主去当抓手,我们家理所当然的是由父亲担此重任。

    稻场的一角用麻绳围了一个圈,圈里围着令人眼馋的农具:大到铁耙、铁犁,板车,小到锄头、铁锹、粪筐,上面全都贴满了编号。圈里还有一个发放农具的登记台,台边坐着几个准备发放农具的村干部。抓阄台是由四张方桌拼在一起,摆在农具圈的旁边,然后在抓阄台四周间距2米多的地方用一根麻绳隔出一条分界线。村里的老书记让各家派出的抓阄代表进到界内,围观的人则一律站在界外,然后宣布抓阄规则。规则宣读完毕,刚把那些写有农具编号的小纸团折叠好后分散的放在抓阄台上,早就在抓阄台四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抓阄代表,马上伸手去抢自己期望的那张小纸条。

    不一会儿稻场上大笑声、哀叹声就混杂在了一起。我们家在村民的一片艳羡声中,将一台八成新的铁犁搬回了家。

    那犁的刀片是铁的,扶手是弯木制成的,显得很笨重,但父亲却非常惊喜,说这样的弯木很难找,这是一把好犁,父亲把犁的刀片用砂子磨得闪亮闪亮的。那天母亲为了奖励父亲抓到一副好犁,还特意到村里的豆腐坊买了一块豆腐回家煎了吃。那犁在犁旱田的时候还算好,在犁水田的时候就不行了,木制的扶手被水浸透之后,越发笨重,爱牛的父亲不得不狠心地用鞭子不停地抽在老牛的身上。即使是这样,犁出来的田还要用铁耙在耙一遍,把土块耙碎了这样才能栽种,可以说农闲时间都在耕田耙地,非常费时费力。

    几年以后,市场上开始出现扶手都是铁制的铁犁,父亲也买了一个。全铁制的犁比木扶手的犁在耕田时轻巧了许多,但是还是要依靠老牛在前面拉,效率仍然不高,往往把家里的七八亩地耕完,就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再加上耙田的时间,前前后后怎么也得一个月。直到后来父亲把老牛换成了手扶拖拉机,用拖拉机拉着耕田机和耙田机去整地,这样速度才快了许多,闲暇的时间父亲还可以出去打打零工贴补家用。

    如今的旋耕机是一种集耕田、耙田为一体的机械,非常省时省工。父亲说我们家的七八亩田,他只需用上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整理完成。看着父亲坐在新买的旋耕机上,夸耀自己是新时代农民时那兴致高昂的样子,我们终是把嘴边的话咽了下去,放弃了劝说父亲弃田退休的想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