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国节水农业总投入将高达2200亿元


    本报讯  近日,从在京召开的中国塑料节水灌溉产品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技术研讨会上传出消息,一系列横跨“十二五”和“十三五”的大型节水灌溉工程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总投资额高达2200亿元,它对水肥一体化和水溶肥产业强大的拉动效应将在“十三五”显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副所长龚时宏介绍,水利部正在实施四大节水灌溉工程:一是东北节水增粮工程,覆盖农田3800万亩,投资380亿元;二是华北节水压采工程,到2017年前要发展3000万亩节水高效灌溉,投资313亿元;三是西北节水增效工程,到2017年前要发展2600万亩,投资361.6亿元;四是南方节水减排工程,涉及16个省市,到2018年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50万亩,初步测算总投资1180亿元。

    截至2014年,国内水溶肥企业大约2000家,总产能在700万吨左右,但受制于灌溉设施滞后等多方面因素,当年水溶肥使用量仅占化肥总量的2%左右。可以预料,随着节水灌溉工程推进以及设施与肥料两大产业的融合,被誉为现代农业一号技术的水肥一体化在“十三五”将迎来井喷期。

    “十三五”期间,水肥一体化和水溶肥推广最大的发力点将是从设施农业走向大田。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杜森介绍,水肥一体化下一步发展潜力最大的四个黄金区域将包括:东北西部玉米、马铃薯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西北玉米、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华北玉米、小麦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西南玉米、马铃薯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尽管水肥一体化迎来难得的机遇,但在实际推广中还需要克服不少短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节水器材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林建议说,下一步首先要引导企业开展节水技术体系专用产品的开发,目前节水技术研究还集中在对节水设施器材的研究,对专用肥、农药、微量元素和种子的研究较少,导致节水灌溉整体功效发挥不足;其次要探索在小农生产背景下的节水技术推广模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