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12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业是个系统事儿

郭兆熊

    有人还记得吗?当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方针,“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土”是指深耕、改良土壤、土壤普查和土地利用规划。“肥”是指增加肥料、合理施肥。“水”是指发展水利、合理用水。“种”是指培育、繁殖和推广良种。“密”是指合理密植。“保”是指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管”是指加强田间管理。“工”是指工具改革。

    农业科学不是个单一的学科,是基于其他学科之上的应用科学,比如要有地学、生物学、营养学、物理、化学、机械、经济、法律等多学科共同支撑现代农业科学的发展。所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很多,你能说某一方面就决定了农业的丰收吗?也不能为了标榜自己,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工作。

    未来农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多学科协作,比如现在农业还和核物理结合在一起,发展核农业,让人人都害怕的核服务于农业研究。比如把物理脉冲原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代替化学防治等等。作为农业工作者必须要承认农业的综合性,也必须向社会宣讲农业的综合性,不应该只突出自己的贡献,让广大农民产生错误的认识。比如说搞土壤修复的就无限夸大自己土壤修复让农业增产多少多少;搞肥料的就是自己的新型肥料让粮食增产百分之几十;搞水分研究的,就说通过水的管控,实现大幅增产;搞种业的人又说培育的新品种如何如何;搞植保也会说自己的药效如何;真的是眼花缭乱。农业增产不是某一方面就可以实现的,它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早在蒲松龄撰写的聊斋里面有一篇叫黄英,那个善于种植菊花的年轻人就道明,“种无不佳,培溉在人”。在马公子手下都要死的菊花,在人家手里竟然大放异彩,表面看似乎是新品种似的。记得有一年指导家种花生,沒事就松土,培土,收获时比其他花生结果多了两三倍,邻居还以为引进了新品种呢!

    难道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的认识比古人倒退了吗?还是说为了个别利益,把农业生产因素片面化了?农业是基础,容不得虚假。农业稳产,增产是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某一方面强就算强大的,在当下的农业系统,木桶理论依然有效。

    眼下是个合作的时代,合作首先要有博大胸怀,要把农业众多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不可过分夸大自己,进而误导了社会。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