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12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品牌故事与故事营销 (62)
如何提供“过硬”的新闻通稿?

《中国农资》 记者 赵光辉

     新闻通稿的存在是为媒体介绍基本情况,但现在很多情况下(主要是认为不需要给媒体提供个性化的采访了),农资企业的活动都以流程顺利结束、通稿全部发布为标准。基本还属于广而告之的阶段,谈不上宣传的质量有多高。与企业为活动做出的准备和投入相比,有点像大炮打蚊子。

    对企业来讲,通稿越“成熟”越容易产生越俎代庖的问题。活动的宣传看似掌握在企业手中,但效果就取决于通稿的写作质量了。而实际上,大多数企业的通稿都不是高水平的新闻稿;对媒体来说,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并不利于媒体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和生动表达。

    一个负责任、有水准的媒体需要怎样的通稿呢?

    首先,需要它成为“新闻导游”。最好将企业想突出的主题和背景、相关专业知识,用并列平行的形式呈现。使媒体记者在“导游”的带领下,全面了解情况,然后能够根据媒体的特点采访、构思、选材、写作。而用一条主线串下来的通稿,貌似接近新闻成品,实则将媒体对事件可能的认识和挖掘取消了。事实上,现在的企业活动和事件,为了扩大宣传,往往邀请来行业、社会、网络媒体,甚至新媒体。而一篇严谨的封闭式通稿,根本无法照顾到媒体种类的差异化需要。在数字时代,信息源的重要性降低,传播的有效性上升。1000篇相同的通稿也是一件事情、一条新闻,很快就会被淹没在海量资讯中。相反,如果媒体能够结合各自特点和需要,制造出不同侧重点的宣传报道,就会形成多次传播。对企业而言,宣传的效果就增益了。

    其次,好的通稿还需要成为“接线员”,能够在鲜活生动的素材与媒体记者之间,搭起一条热线、通道。比如在组织新产品发布会时,应该支持媒体做个性化深度采访报道。通稿可以增加研发技术人员的专业素材,还可以提供经销商的见面,便于媒体采访掌握更丰富立体的信息。研发人员的生动介绍,经销商对市场问题的描述,农民用户的反应等等,会与企业领导的宏观叙述形成传播的矩阵。现在的很多情况是,企业组织方发布完通稿就大功告成,对媒体个性化采写需要的联络组织,都几乎为零。而这一部分正是新闻出彩、宣传增值的领域。

    再者,通稿要敢于做个“故事大王”,即通过生动具体的人物和故事印证通稿的理念和观点。比如经销商大会的通稿,最好能提供有成绩的样板市场、有故事的样板人物,并通过组织,使媒体与他们直接见面采访,形成主题鲜明、言之有物的活泼报道。

    (下期预告:品牌故事与故事营销(63)——企业新闻发布会能讲故事吗?)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