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的发展正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个体经济向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下的产业经济过渡。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带领广大农资经销商走出困境,整合农业产业链,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涵盖农资直供、农技服务、农机配套多位一体的农业产业链综合服务。合作社不同于现在的农资加盟、农资连锁和农民自发性组织,它是联合生产企业、贸易商、科研院所和农户自愿成立的一种自助性组织。其核心理念在于集中土地、打包产品、提供增产增收方案。最终目的在于使农资产业的弱势群体——农民成为产业链当中的真正强者,合作社在国家政策、央企、农户三方之间架起桥梁。
“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的组织架构分为3级,即服务社总部、各县(市)中心社和基层社。服务社总部负责全国小型合作社的管理,负责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产业链资源的导入。县(市)级中心社负责所辖区域基层合作社的管理,负责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社的运营,负责产业链资源与基层社的对接。基层社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基层合作社等多种组织或个人构成,负责农业产业链的具体实施。
中农控股新型服务体系乡村行——小型合作社调查系列(辽宁篇)
黑山:农资行业中的“老将出马”
提到辽宁省黑山县中心社社长孙野,他在农资行业中有3个身份,他不仅是“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东北运营中心主任兼黑山县中心社社长,还是锦州恒野肥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刚刚四十出头的他可是当地农资圈里远近闻名的老将。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农资老将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孙野告诉记者,他最初经营农资企业,对农业合作社的认识并不强,虽然前几年自发成立了一家农业合作社,但是最初两年经营效果一般。加入“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的想法起源于2011年,经过了一年的筹划,黑山县中心社2012年正式成立。
黑山县中心社目前社员有两万多人,入社土地总面积五万多亩。2015年力争入社土地面积翻番,达到十万亩左右。记者了解到,在种植结构上,当地以玉米种植为主,花生种植为辅,2014年玉米平均亩产1800斤,最高产地块亩产超过1吨。当地在2014年的夏季并没有受到那场严重干旱的影响,气候条件保障了丰收增产。
在合作社农资产品直供方面,孙野告诉记者,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作社以中农控股的产品为主,其他企业产品为辅。中心社还以村为单位设立基层社,以基层社的社长为负责人,全面展开农业知识普及和农化服务宣传,基层社不仅提供农资产品,还负责整个农业生产环节中的各个细节。农资销售采取低成本直供模式,选择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让社员在农资采购方面的资金得到最大程度的节约,社员从农资产品、农化服务等方面都非常认可合作社开展的业务。入社农民的信赖是合作社发展的无形财富。
2014年,整个中心社的全部收入都给了社员,中心社没有一分钱自留资金。2015年,为了让更多的社员入社,让更多的社员了解合作社的服务理念,中心社还将在产品质量和农化服务方面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只有踏实地将农化服务做透,才会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归根结底还是要考虑利润获取的,那么农民合作社应该如何获得利润?面对记者的提问,孙野显得十分自信,他向记者表示,农业合作社创建的前期不考虑利润,而是以低利润建立体系,体系建设完备后,以规模化种植收获利润。合作社在农资方面,化肥农药种子的直供会产生微量的收入。合作社建立和发展的最大宗旨是让农民得到实惠,不从农民身上赚钱。“未来,我们将根据‘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总体发展需求,在当地关注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的发展情况,根据总体部署,适时进入该领域,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他说。
孙野表示,作为中农控股的合作社,摆在眼前的第一要务是创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而并非推销产品,只有将服务体系落实建设好,才能换来农民的信任。只有农民信赖合作社,农资产品的销售才是不愁的。
阜新:轮胎大王的华丽转型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心社社长肖延宏,他是东北三省一区各个中心社社长中跨界经营的典范。早在几年前,他就意识到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前景和发展机遇的巨大潜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带领着他的团队开始密切关注国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他和团队成员形成了一个共识,他们认为在当地发展农业经济,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规模农业的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了精心组织筹备,肖延宏这位当地最大的轮胎经销商华丽转型为“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阜新中心社社长。
肖延宏告诉记者,中心社成立于2014年11月,目前以村为单位建立起了70多个基层社,入社社员数量达到28000人,入社土地总面积约为11.2万亩。种植结构上,当地以玉米种植为主,杂粮和花生种植为辅。在这样的种植结构下,中心社下一步会将杂粮产业做大,提升杂粮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出口和内销的产品质量,将农民收入切实提高上去。肖延宏还说,阜新中心社2014年的工作不以推广农资产品为主,主要的工作在于向当地农民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从而达到吸纳更多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目的。
谈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心社的团队建设,肖延宏的做法令记者颇为吃惊。他告诉记者,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心社最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心社团队的成员是没有工资的。中心社招聘来的服务专员接受发展“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的理念,每一个人与中心社都是合作关系。肖延宏告诉所有服务专员,只有先期进行一部分资金和无形成本的投入,才能够在将来的服务和销售过程中全面实现共赢。现阶段,中心社深入到全市35个乡镇、650个行政村,在深入乡下的过程中,中心社团队并没有展开任何农资产品的宣传和销售,而是让农民从根本上认识中农控股,认识“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只有对合作社和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了直观的认识,才能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从而共同获得利润。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心社下一步会在夯实农化服务的基础之上,今年,将为每个村开展一次农技讲座课堂,重点扶持积极性较高的基层社,将其树立为当地的样板,通过口碑式的传播,将中心社的影响力发散出去。另外还将在全社树立起为农民服务的整体意识,在农资产品上以订单农业的模式进行订制化配送,形成全产业链模式的发展。
中心社服务专员王占军向记者介绍,他的本职工作是将团队成员的建议进行组织和实施。中心社通过资源整合,让入社农民在整合中获得利润,让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省心、省力、省钱,以此来凸显合作社的优势,这也是合作社发展的途径之一。其他服务专员负责的具体工作是,让农民免费入社,实施中心社免费开展的农技讲座,为入社农民发放免费的土壤调理剂,增强农民对合作社的信任。在机构设置方面,目前整个中心社共有服务专员8人,其中1人负责内勤、1人负责物流、6人直面农村基层。
就在记者采访当天,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心社的微信公共平台正式建立,网络营销也在逐步建立健全。中心社通过多种途径,将合作社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王占军还说,对于中心社的合作者,要看他的理念是否与“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的理念相符,中心社下一步计划将服务专员的人数扩大到3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