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第六届中国农科教推高效服务平台建设年会暨全国农科教推优秀单位与优秀人物颁奖典礼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就农科教推高效服务平台建设、如何在农业新常态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以及国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有关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农技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是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品交流交易中心等相关单位主办。会上,还表彰了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农技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机构、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在农科教推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中国技术市场常务副会长、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主任吕士良说,农科教推平台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立足我国国情、坚持主体多样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优秀团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六年来农科教推开展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对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农业科技有重大作用,对农科教推结合与产学研促进机制的建成起到推动作用。2015年农科教推将加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与培训,并开展食品领域合作和国际性活动等。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会长翟虎渠分析说,2014年,在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农业的各项指标喜人,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一是国内农产品充裕,基本上可以满足整体需要或者略有盈余,但却在大量进口国外农产品;二是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缺乏;三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四是资源的产出率不高。面对农业新常态,农科教推如何服务要进行新思考,要有新方式。翟虎渠强调,未来农科教推服务的主体不是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民,而应该主要是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并通过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带动千家万户,最终改变我国农业种植效率低的问题。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副巡视员赵鲲也强调,大力培育家庭农场是夯实农科教推服务现代农业的微观基础。这几年,我国家庭农场已增加到87万家,平均规模达到13公顷(200亩)。家庭农场是全球农业生产的主体,全球的5.7亿个农场中有5亿个是家庭所有,这些家庭农业生产单位每年生产全球近六成的农产品,家庭农场经营天然地适于现代农业生产,家庭农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规范化经营水平的重要基础,未来,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更好地“供养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尹成杰针对如何加快农科教推高效服务平台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摆在现代农业的重要位置,在政策、资金、金融、体制上给予大力扶持。需要农科教推的专业化团队走到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最前沿阵地,了解农业一线的真正需求,在新常态下,有力解决农村谁来生产、如何生产等问题;二是加强“一主多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更要大力支持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组织,并发展壮大,充分认识多元化的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地推动出台相关政策,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化服务,满足不同的经营主体对农科教推的需求;三是进一步拓宽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全领域、全产业链、全程化来发展;四是加快组建农科教推高效服务平台,尽快建成融合农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等综合服务平台;五是注重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科教推中的作用,强化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在沟通、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此外,会议同期还举行了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良知”道德观高层研讨会,全国现代农业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暨第十五届全国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高级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