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9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专家建议:抓好五点工作 确保粮食安全


    本报讯  近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举办的“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会上,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在发言中回应一些欧美国家鼓吹的“中国粮食威胁论”说道: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不仅没有对世界造成威胁,而且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毕美家指出,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粮食“十连增”,今年又是丰收年,有望“十一连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粮食已经过关了。他说,事实上,尽管粮食连增产,但我国所面临的粮食安全挑战也在不断加大。一方面,农业生产受到越来越大的资源约束,土地每年减少数百万亩,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恶化,水资源日益短缺,农民“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等等。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口总量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刚性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1.4万亿斤,在粮食产量已经达到1.2万亿斤这个高水平的基础上,要保持每年300多亿斤的增产,难度很大。对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毕美家提出,面对严峻挑战,应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一是守住耕地红线,努力提高土地质量。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积极探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守耕地红线,严守1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和14亿亩谷物播种面积的底线。同时,要下大力气提高土地质量。目前,我国耕地中,中低产田占了2/3。因此,我们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到2020年建设8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通过实施沃土工程、有机质提升项目、保护性耕作等,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力度。

    二是提升科技水平,努力挖掘增产潜力。201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路子,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重点是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三是加快改革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从长远看,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发展。按照投入产出规律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土地有序流转,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适应经营主体发生的变化,努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是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目前,全球的粮食贸易量大约在5000-6000亿斤,不到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要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适度进口,重点是做好品种余缺调剂和年度平衡调节。

    五是认真做好节约粮食这篇大文章。国家粮食局长任正晓在亚太经合组织农业和粮食部长会上讲,每年在运输、储藏、加工环节浪费的粮食都在700亿斤以上。也有研究单位认为,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可以养活2亿人。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草原和庄稼秸秆,积极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这样,既可解决牛羊肉供给不足问题,又可节约饲料用粮。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