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7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夏粮生产实现十一连增 今后增产仍有潜力可挖


    本报讯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731.9亿斤,比2013年增产94.9亿斤,增长3.6%;其中谷物总产量2516.2亿斤,比2013年增产87.8亿斤,增长3.6%;谷物中的冬小麦产量2397.9亿斤,比2013年增产80.8亿斤,增长3.5%。全国夏粮生产连续11年实现丰收。

    全国夏粮生产十一连增,令人振奋。十一连增之后粮食持续增产的潜力还有多大,更引人关注。最新发布的《全球食物安全指数报告》显示,中国被列入良好表现一档,是为数不多的食物安全水平大幅超越其社会富裕程度的国家之一。据测算,今后我国粮食产量每年要增加240多亿斤才能满足消费需求。若从科技、耕地、水利三大关键入手,今后粮食增产依然有潜力可挖。

    科技增粮:未来粮食单产有望提高15公斤至20公斤。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说,我国粮食生产每上一个台阶,都与突破性品种直接推动密切相关。上世纪80年代推广杂交水稻、90年代推广紧凑型玉米,使水稻、玉米亩产分别提高了近100公斤。预计到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还要完成1至2次品种更新,未来粮食单产可以提高15公斤至20公斤。

    专家认为,当前科技增粮的重点是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优良品种。在此基础上,通过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通过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开展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推进技术入户到田。

    护地增粮: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新增生产能力1000多亿斤。我国一直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基本农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研究显示,加强耕地保护措施对保证可耕地数量作用显著。国土资源部201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有734.39万公顷,可开垦土地有701.66万公顷,可复垦土地有32.7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干旱地区。而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我国土地整治有望大大提速。

    当前,我国耕地中只有三分之一是高产田。通过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预计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更新提质2亿亩高产田。据测算,更新提质后单产可提高5%,中低产田改造后单产可提高20%,将新增生产能力1000多亿斤。

    农业部表示将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培肥地力、养分平衡、土壤改良、耕地修复为重点,重点改造东北黑土地、提升黄淮海盐碱地、改良南方的红黄壤农地,打造我国三大粮食生产骨干区域。

    节水增粮:“十二五”期间新增节水灌溉1.5亿亩以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说,我国节水灌溉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喷、微灌面积占总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仍然很小,说明我国灌溉技术相对落后,也意味着农业节水潜力巨大。

    数据显示,我国灌溉耕地的单位粮食生产能力是全国平均数值的1.8倍,是旱地的2.9倍。“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建成一批示范效果明显、农民接受程度高、可持续能力强的规模化节水灌溉片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亿亩以上,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2020年达0.55以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