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7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技术:
长江流域棉区抓好中期管理

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4年长江流域棉花生长情况差异较大,江苏、安徽及湖北北部等主产棉区,气温平稳、光照充足、雨日较少,棉株生长良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沿江沿湖棉区,因前期低温寡照,棉株发育较为迟缓。各地应针对实际情况,抓好棉花生产中期管理。

    加强管理

    一是科学整枝。棉田一半以上棉株达到5~7个果枝时,整除叶枝,对弱小棉苗整除2~3个果枝,并适当补肥。二是松土培根。麦后棉田在棉株现蕾后,要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松土除草,开花前做好培土固根,形成高质量的高垄行棉田。三是清沟理墒。梅雨季节较往年可能提前地区,要事先开挖配套排水沟并疏通棉田沟路,保证及时排涝降渍、促进根系生长。平湖棉区要保持三沟畅通,防止明渍暗涝。

    合理施肥

    一是稳施蕾肥。对地力较差、基肥不足、棉株长势弱的棉田,应注重磷钾肥的施用,适当施用氮肥;对早发或苗肥足、棉株长势强的棉田,只施磷钾肥,氮肥少施或不施。二是重施花铃肥。对移栽地膜棉和早熟性好的品种,在有1~2幼铃时追施第一次花铃肥,亩施尿素20~25千克,或亩施高浓度复合肥50千克。二次施用花铃肥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棉株长势择日撒施尿素。对长势较差的三类棉田,在单株有1~2个大铃时,亩撒施尿素20~25千克。此外,在8月上旬根据棉田整体长势,酌情施好盖顶肥。

    科学化控

    一是对长势较旺的棉田,先化控后追肥;对长势正常的棉田,边追肥边化控;对棉株生育进程明显偏晚的棉田要上喷下追、促进生长。二是在施第一次花铃肥、第二次花铃肥和打顶后5~7天时,分别施用缩节胺,以便适时化学封顶,提高中上部成铃率。

    防治病虫

    一是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发病较重田块,可采用药剂灌根、拔除病株等措施,控制病害发生蔓延。二是棉铃虫可采用菊酯类、有机磷类及混合等农药防治,棉盲蝽防治可采用硫丹或毒死蜱,烟粉虱可采用吡虫啉、阿维菌素、扑虱灵等药剂防治。三是平湖棉区要做好化学除草,结合整枝去除脚叶,同时采用草甘膦粉剂对水施用,无风天气下在棉行间定向喷雾。

    防灾减灾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制定常见灾害的抗灾预案和防灾减灾措施。一是增强棉田排灌能力,保证及时有效地解除旱涝的影响。二是结合施肥和清沟理墒,棉田实行高垄深沟,提高棉花防风抗倒能力。三是灾后要及时扶理,排除积水,并做到灾伤肥补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