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5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水肥一体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中国农资》记者 张 琴 陈 熙

    水肥一体化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随着水溶性肥料的快速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将逐步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说:“过去,更多的农民甚至农艺师对使用水溶肥的理解是将肥料冲施后,经大水漫灌直接入田。这种思想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而有所改观。简单而言,水肥一体化是将固体和液态的水溶肥与灌溉结合,通过土壤浇灌、喷灌、叶面喷施、滴灌和无土栽培等方式施入土壤中。这种技术需要注意几点:第一,防止废渣堵塞滴头,严格控制产品的水不溶物含量。第二,控制肥料之间的混配性。第三,控制水溶肥的盐碱度。第四,检查所使用水源的水质情况。第五,需要注意在低温情况下的速溶问题。”

    水肥一体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技术,更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现代农业的引领性技术。陈清说:“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直接带动农业节水、农民省肥、增产,主要体现在‘六个转变’。第一,由渠道输水向管道输水转变;第二,由大水浇地向庄稼供水转变;第三,由土壤施肥向作物施肥转变;第四,由水肥分开向水肥耦合转变;第五,由单一技术向综合管理转变;最后,帮助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部《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提出,水肥耦合,即按照肥随水走、少量多次、分阶段拟合的原则,将作物总灌溉水量和施肥量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分配,制定灌溉施肥制度,包括基肥与追肥比例,不同生育期的灌溉施肥的次数、时间,灌水量、施肥量等,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和养分需要。充分发挥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适当增加追肥数量和次数,实现少量多次,提高养分利用率。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天气情况、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等,及时对灌溉施肥制度进行调整,保证水分、养分主要集中在作物主根区。

    链 接

    金正大水溶肥产品特点:

    1. 速溶,见效快。水溶性肥料是一个快速溶于水的肥料,所以作物能够及时吸收到充足的养分,让种植者较快地看到肥料的效果和表现,随时可以根据作物不同长势对肥料配方作出调整。

    2.吸收率高,使用安全。水溶肥通常随水灌溉,浓度低、电导率低,所以使得施肥极为均匀,肥料利用率高;同时可以避免肥害,即使对幼嫩的幼苗也是安全的,不用担心引起烧苗等不良后果。

    3.营养丰富,肥效更高。中微量元素以螯合态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可完全被植物有效吸收。均衡植物所需的元素配比,改良土壤。添加增效因子,肥效更高。

    4.无残渣,施用方便,水肥一体化,省水省肥省工。水溶性肥料的施用方法十分简便,它可以随着灌溉水包括喷灌、滴灌等方式进行灌溉时施肥,既节约了水,又节约了肥料,而且还节约了劳动力。

    5.品种丰富,精准施肥。拥有适合各类作物、不同生长期的多种配方,如通用肥60%(20-20-20);膨果肥58%(16-8-34)、50%(16-6-28)等。可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开发适用的新品种。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