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5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辉隆用物联网打造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中国农资》记者 王 勇

辉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机实时视频。

     每天,农技专家张明良都要对安徽辉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临泉县的种植基地巡视两次。在种植着圣女果的新建钢架大棚内,工人们正在大棚的两端搭建加固支架。据张明良介绍,这些圣女果亩产能达到8000公斤,果苗全都通过牵引绳将重量施加在钢架上,为防万一所以要在两端棚口支起固定架,预计这样一亩圣女果的收益大约有2万元。

    孕育新的盈利模式

    2013年6月,张明良正式受聘于辉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曾经是安徽农村广播特约在线专家的他,实践经验丰富,在农民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他所巡视的基地,由辉隆于2010年通过整村流转得来,并据此组建成立了安徽辉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农资业内众所周知,近年来,化肥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平均利润率极低;同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规模化生产迅速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流,正深刻改变着农资流通服务模式。安徽辉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桂晓斌介绍说,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探索依托土地流转延伸产业链,尽快孕育新的营利模式,对于农资流通企业来说势在必行。

    2013年,辉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调整了原先单纯种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运营模式,规划出三大业务板块——农作物种植、园林苗木和有机蔬菜。目前,基地已种植小黄瓜、甜瓜、美樱番茄、彩色甜椒、绿色灯笼椒等300亩。

    梦想和道路

    依托物联网技术开展有机蔬菜种植和市场开拓,是辉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制订规划时便确定下来的策略。基地里不仅每天都有专家在地头巡视,办公室里的管理人员还能在计算机房的屏幕上,看到菜地的实时画面,读取棚内温度、湿度等各项环境数值;依靠物联网技术,每一款蔬菜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部数据,都有详细的记录,消费者只需拿出手机扫一下,就能即时读出。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企业的信誉越发受到市场的重视,桂晓斌想要做的就是,以辉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临泉基地为模型,探索出高品质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的管控制度,并形成规范化、可复制的运营模式,以便未来在各大城市周边布局,发展连锁化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为打造蔬菜品牌,辉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经注册了“辉隆嘉禾”有机蔬菜品牌。

    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特别是前期难有利润产生,正因为如此,桂晓斌表示,辉隆农业开发公司在规划时要将发展园林苗木列为了三大板块之一,并专门成立了园林施工公司,这不仅是经营多元化的要求,也为公司尽快并持续产生利润奠定了基础。

    三大板块中的另一块,也是用地面积最大的一块,是农作物种植板块,可与辉隆主营的农资业务实现直接对接,主要用于展示示范新品种、新技术。目前种植小麦良种5100亩。

    年轻人的选择

    为支持辉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辉隆选聘了4位像张明良一样的驻地专家,在基地的生产一线承担技术指导工作。与此同时,还从辉隆总部挑选了6名年轻的员工,充实经营一线,驻扎到临泉的生产基地。

    1988年出生的马鑫,就是这6名年轻人中的一员。从小就在省城合肥长大的他,之前从未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当领导征询他的意见是否愿意驻扎农村时,他立即爽快地答应了。他说,规模化是农业的发展方向,趁着年轻深入一线,在集团公司着力培育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工作,多学点东西,一定不会有错的。如今,来到国家级贫困县临泉县,在田间地头已经忙碌了一整年的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